l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系統管理團隊結合Kanban與Scrum的經驗

August 20 11:40~14:00

image

(影像節錄自此)

 

最近幾天部落格上面都是設計模式的文章,今天換個口味,回頭談一下敏捷開發。Teddy前一陣子印了幾十篇論文(請參考《沒事多讀paper,多讀paper沒事》),今天介紹其中一篇文章,篇標題為《Combining Kanban and Scrum- lessons from a team of sysadmins》,發表於2012 Agile Conference。

作者Katarzyna Terlecka在2010年的時候協助一個五人的系統管理團隊導入Scrum,其中包含兩位Windows平台管理者,以及三位Linux平台管理者。這兩群人彼此都不知道彼此的工作內容,除了因為原本處裡的工作所需的知識就不一樣以外,還有一些安全性的考慮,導致彼此之間的工作無法互相支援。這五人管理團隊負責支援分散在三個地點的約1,700位使用者,並且要負責管理1,000平方公尺的電信實驗室。他們還需要管理分散在兩個不同地點的四個伺服器機房裡面的約100台不同的伺服器。

***

開始嘗試Scrum

作者一開始被要求幫這個團隊導入Scrum,因為系統管理團隊的工作比較動態,因此他們採用了為期一周的sprint。掙扎五個sprint之後,作者發現Scrum在這個團隊中運作得並不順利。例如,sprint planning meeting幾乎是一場無止境的戰鬥。可能是因為團隊所遇到的工作項目太小(可能只需要幾分鐘的系統設定)且突發性的工作的比例不少,因此要他們做sprint規劃,即使是一周的sprint,都很困難。

***

開始嘗試Kanban

後來作者請團隊改嘗試Kanban,由於Kanban關注的是團隊的工作流程(flow)是否順暢,拿掉了固定開發週期(iteration或是sprint)的要求,因此乍看之下應該比較適合系統管理團隊的需要。

經過五天的嘗試之後,團隊還是一團混亂。雖然之前五周的Scrum經驗並不順利,但是團隊覺得他們還是需要某種程度的計畫、評量、Product Owner的關注、一個類似ScrumMaster的角色來協助改善開發流程與排除阻礙、以及了解進度。

***

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經過這兩次不同的經驗,團隊討論後決定要擷取Scrum與Kanban的部分方法,找出一個適合他們這種系統管理團隊的開發方式。以下是團隊的作法:

  • Definition of Done(DoD):針對一些工作項目定義完成的條件。
  • Product Backlog:維持Scrum的Product Backlog,裡面的內容與優先順序交由Product Owner決定。
  • 實體工作工作看板:團隊的實體看板如下圖所示(節錄自該論文)。

螢幕快照 2013-08-20 下午2.07.23

 

  • 角色:文章提到了Product Owner與Kate(類似ScrumMaster)這兩個角色,沒有提到Team,不過看起來在角色方面應該是維持Scrum的作法。
  • 事件
    • 每周一次:依據主題不同分兩次舉辦,但是作者沒有解釋這個會議是要做什麼挑眉質疑。會不會是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
      • Technical grooming meeting
      • Customer-oriented grooming meeting
    • 每兩周一次:自省會議,基本上兩周舉辦一次,但也可能提早。
      • Retrospective meeting
    • Review meeting:由Product Owner發起,只要有功能完成便可舉辦。頻率不定,但最長不超過兩周。
    • Daily planning meeting:結合Sprint Planning與Daily Scrum的半小時會議,決定今天要做什麼以及檢視之前完成的工作。

***

以下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經驗:

  • Product Owner:在以前的工作模式中,客戶(公司員工)一有問題通常是直接找系統管理人員處理,系統管理團隊並沒有人扮演PO的角色。這樣子會導致工作進度不透明,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個小PO一樣。後來團隊協調出一個人來扮演PO的角色,所有客戶的需求一定要透過PO來處理,讓團隊成員可以不被中斷的完成工作。團隊花了一些時間讓客戶習慣這種改變,一旦習慣之後團隊的進度變得非常透明。
  • 規劃:每天都花一點點時間做規劃,因此每一天就好像一個很小的sprint一樣。
  • 救火的工作:很多瑣碎但卻很緊急的救火工作還是一個問題,因此團隊指派一個「消防隊員」(firefighter)的角色,針對緊急且簡短便可處理完畢的工作,客戶可以寄信到一個指定的電子郵件信箱,消防隊員將會負責處理這些工作。如果消防隊員發現客戶寄過來的工作太大,他會把這個工作交給PO來處理。
  • 持續改善:日常的工作已經多到快把團隊成員給淹沒了,很難有時間來進行什麼持續改善。他們的做法是將所有持續改善的想法先放在Product Backlog的最下方,每隔一段時間他們檢視這些改善項目,並挑選合適的改向項目出來執行。
  • 進度:作者提到Kanban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團隊感受不到整體的進度,Teddy也曾經聽過,有人因為這個原因,從Kanban又改回Scrum。作者提到他們定期聚在一起檢視完成的工作項目,PO則是要確保Product Backlog保持最新的狀態。團隊則是藉由觀看完成的工作項目來了解進度。說實話關於這一點作者說明的不是很清楚,就算沒有混和Scrum的作法,團隊還是可以藉由觀看完成的工作項目來了解進度。
  • 多個執行緒:一開始的時候Teddy有提到,這個團隊包含Windows與Linux的系統管理人員,而他們兩者的工作是無法互相幫忙。團隊在工作看板上把待辦事項分成Windows與Linux兩種,用以解決這個問題。
  • 沒有Deadline:由於Kanban去除了固定長度開發周期的限制,因此並沒有像Scrum一樣,有一種工作必須在sprint完成的壓力。因此,有可能有些工作會一直拖下去。雖然Kanban可以藉由觀察與縮短lead time(交期)來避免這個問題,但對於剛導入Kanban的團隊,工作沒有deadline的確是可能造成一些困擾。文章中提到的作法是,針對關鍵的工作或是已經太久沒有完成的工作,團隊可以指定完工期限。不過作者並沒有提到,指定完工期限但是工作還是沒完成那該怎麼辦挑眉質疑
  • 不再需要評估:因為系統管理的工作經常都很難評估,因此之前採用Scrum的時候,團隊在sprint planning meeting經常為了評估而吵翻天。現在團隊不再評估工作項目,PO單純計算完成的工作項目來得知團隊的速度(velocity)。

***

以上經驗,提供給鄉民們參考。

***

友藏內心獨白:各取所需變成Scrumban?

1 則留言:

  1. 很有意義的作法,不以器御心

    之前參考了種種組織內外的agile案例,正準備要往team開始訂sprint length;但又隱約地感到無法排開種種失火事件...現在體會到了:inspect, adapt,適合team的作法才是好作法,知道下一步了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