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15年終心得:學習

Dec. 30 00:00~02:40

擷取

▲伴讀小書僮

 

又到了歲末年終寫年度心得報告的時候,前三年的年度心得分別是〈2012年終心得:堅持〉、〈2013年終心得:淡定〉與〈2014年終心得:專注〉,今年的心得可以用「學習」兩個字來概括。

2015年重大學習事件包括:

Eiffel

今年初領養了Eiffel,對一整年的生活起了很大的改變。學習了如何幫貓點眼藥水、剪指甲、看醫生、處理亂尿尿的問題、準備食物、「與毛共舞」、保暖、住宿,還養成在Eiffel不斷地干擾之下持續工作的能力。此外,託Eiffel的福,徹底體驗了「躲貓貓」以及「都是你的毛」的真諦。

小王子和狐狸建立馴養關係,Teddy和Eiffel建立馴養關係,也算是向小王子致敬了XD。

▼Eiffel睡覺時尾巴接地照

螢幕截圖 2015-12-30 00.13.10

***

客戶

Teddy有一個服務了14個月ing的客戶,這段期間從導入Scrum到接觸看板方法,由於和對方合作的時間比較長,從剛導入敏捷開發時團隊磨合、抗拒、探索、調整的情況,到後來團隊轉變為成熟的自組織,整個成長過程讓Teddy印象深刻,也從這段互動關係中學習到很多。尤其是老闆熱愛學習與分享的態度,更是讓人佩服。

除了導入顧問案以外,Teddy也從上課學員的身上學習很多。課前的準備、上課中的互動、學員提出的問題,課後正面的鼓勵或是不滿意的改善建議,都是激發另一輪持續改善的重要事件。

***

讀書

今年讀了很多本好書,其中有兩本對Teddy影響最大:

  • 史上最強哲學入門〉: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說明了佛教「」和「」的概念,以及「心經」的白話翻譯。另一個重點是書中對於老子「」和「無為」的解釋,讓Teddy茅舍頓開。

鄉民們可能會覺得奇怪,看這種書有何鳥用?難道Teddy要遁入空門?非也,而是因為Teddy在早些年研究建築師Alexander的理論,其中有許多道理和老子的思想互通。Alexander的理論雖然談的是建築,但有很強的「哲學」味道。Teddy資質有限,無法完全參透。

讀了〈史上最強哲學入門〉之後,讓Teddy對於Alexander的理論多了一點點理解。接觸Alexander的理論剛好12年,能夠持續累積層次,真的讓人非常開心,比抽中日本大阪雙人來回機票還要開心XD。

▼《史上最強哲學入門》談老子的道德經。

螢幕截圖 2015-12-30 02.06.17

 

  • 被討厭的勇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經常被許多事情困擾而感到痛苦不堪。究其原因,這些痛苦大多來自於「介入別人的課題」。只要能夠做到「課題分離」,對於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內心自可獲得寧靜。

這兩本書都屬於哲學書籍,比起很多管理學書籍,Teddy認為不論在做人處世,甚至是敏捷開發上,兩本書的功效都不是其他書籍可以比擬的。

***

同事

泰迪軟體除了Teddy以外目前只有一位員工,就是Erica。從Erica到公司以來,Teddy一直抱持著「訓練博士生」與「培養合作夥伴」的態度來與Erica互動。經過連續幾年的鍛鍊、不斷的讀書、學習,以及每年到中國參加研討會與培訓課程,今年從Erica身上學到的東西遠勝於往年。

這是一個好的循環。以泰迪軟體這種單純販賣知識的公司而言,必須抱持著作研究的嚴謹態度累積知識層次,從而養成分析脈絡(context)的敏銳度以及直視問題的直覺。否則就和其他同樣提供培訓與軟體顧問的公司沒什麼區隔,最後只能靠殺價競爭,無法長久經營下去。

指導教授和博士生是平等的夥伴關係,並不是指導教授單向傳達知識給博士生,也不是在所有的議題上指導教授都是對的。能夠培養出比自己利害的博士生,相信每一位指導教授都會很開心。

▼在公司與Erica討論2016年新課程「敏捷產品經理實作班」

螢幕截圖 2015-12-30 01.44.08

 

▼公司兩面書牆之一

12369797_10153716418958150_1930431880_o

***

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2015年「金援」Teddy的所有朋友們。沒有金錢的直接幫助,Teddy所有理想都無法實現,在「搞笑談軟工部落格」所說的話也將只是紙上談兵的嘴砲。對於一個不拉幫結派、不搞花俏行銷、不造神,相信把自己的專長持續做到最好就有一線生機的笨蛋,還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而且活得快樂、活的有尊嚴。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

友藏內心獨白:搞的好像競選宣言。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6年2月【看板方法與精實開發實作班】開放報名

Dec. 29 16:16~17:53

螢幕截圖 2015-12-29 17.52.51

 

2015年下半年之後慢慢聽到有些團隊嘗試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Method),有些是Teddy的客戶,有些則是從朋友口中聽到的消息。相對於Scrum,不少人認為看板的好處就是「簡單」與「容易上手」,從某個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但也有人因為「簡單」與「容易上手」,只利用到看板方法的很小一部分。

以下是Teddy觀察到幾個使用看板的常見問題:

  • 團隊有了一塊實體看板(visual board)之後,主管負責分派(塞)工作給團隊成員。看板變成主管稽催團隊成員工作進度的視覺化工具。這僅是將傳統「切票、領票」的專案管理模式採用實體看板將工作進度視覺化而已。團隊成員每天不斷被追問工作何時完成,卻沒有得到來自團隊或主管的協助。
  • 看板沒有設定WIP或是設了一個很大的WIP,造成團隊成員「看起來隨時都有事情做,實際上卻是不斷地產生庫存浪費」。
  • 沒有持續改善。看板是一個漸進式變革(改善)的方法,如果只是將工作視覺化,隨便設定WIP,做事的方法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那麼看板所帶來的幫助就僅止於「方便主管用視覺化的方式盯進度」。透過看板可以發現的改善之處很多,例如:
    • 測量與縮短交期(lead time,完成一件工作所花的時間)
    • 透過累積流量圖觀察工作流動是否順利
    • 發現瓶頸、最大化瓶頸使用率、配合瓶頸、突破瓶頸
    • 從全面(系統性)的角度重新思考現有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與效率
    • 透過消除浪費達到流程改善
    • 提高延遲承諾(defer commitment)與快速交付(deliver fast)的能力

***

以上提到的看板方法,光是透過讀書,很快就會忘記且不太容易體會箇中精妙之處。泰迪軟體的【看板方法與精實開發實作班】透過國外原裝進口的看板桌遊,讓學員在遊戲中快樂體驗看板方法,加深看板方法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聯繫。搭配講師Teddy與Erica理論與實務兼備的精彩解說,讓你想學不會也難。

螢幕截圖 2015-12-29 17.31.32

▲看板桌遊開箱照

***

看板可以應用在以下狀況:

  • 幫助新創公司要管理開發流程以便快速找到市場定位
  • 協助開發團隊有效管理手上同時進行的多個專案
  • 增進Scrum團隊的敏捷性與觀察問題的能力
  • 協助擴展大型敏捷開發團隊(例如Scaled Agile Framework, SAFe)
    • 管理IT維護與營運專案的事件驅動型工作
    • 以漸進且比較無痛的方式實施敏捷開發方法
    • 透過視覺化管理工作流程以便觀察與突破工作瓶頸

    透過看板桌遊介紹實施看板方法的重要步驟:

    • 可視化現有工作流程為起點,先不要求團隊做出巨大的改變,以減少採用新方法的抗拒。
    • 限制在製品(Work In Progress;WIP)以協助團隊成員聚焦於「把工作完成」,而非不斷地把資源浪費在製造「賣不出去的半成品」上面。
    • 藉由管理工作流而達到持續改善的目的。

    螢幕截圖 2015-04-26 21.36.24

    ▲課程實況照片。

    ***

    報名網址在此:【看板方法與精實開發實作班】,上課日期2016年2月20、21日(六、日)。

    image

    ***

    友藏內心獨白:看板也可以讓你跑Scrum更順利。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只怕有心人

    Dec. 28 10:30~11:38

    螢幕截圖 2015-12-28 11.25.21

    ▲開會後的心情寫照

     

    最近去某客戶家幫忙看行政團隊執行看板的成效,據離上次和他們見面已經是三個禮拜前。在上次會議中,發現行政團隊使用看板有諸多不順之處。雖然針對這些問題都已經討論過了,但才過了三個禮拜,能有什麼多大的改善?Teddy內心非常懷疑。

    於是會議之前Teddy特別找了一個和行政團隊使用看板的情境比較接近的國外範例當作備案,等開會時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再把這個範例拿出來讓客戶參考。同時Teddy整理了上次會議的問題,準備一一詢問客戶做了哪些改變。

    ***

    開會時間一到,Teddy原本預期客戶會一臉愁容的抱怨:「看板對我們沒用,反而浪費時間,乾脆廢掉算了。」沒想到客戶居然說:「經過調整之後看板對他們幫助很大」。和三個禮拜前的反應也差太多了吧,讓Teddy以為走錯會議室。

    客戶作了以下幾點改變:

    • 把工作切成一週可完成的大小。
    • 每週定期舉行一次30分鐘會議,向所有行政團隊的成員說明自己這一週預計完成的工作。
    • 每天舉行一次站立會議(類似Scrum的Daily Scrum),同步團隊的工作狀況,觀察工作流動並且在需要的時候互相支援。
    • 限制並落實每個人的WIP(work in progress)。
    • 將被外部相依性所卡住的工作項目放到「冰箱」,以便空出一個WIP(反應實際工作流程)。
    • 在品質不合預期的工作項目上貼上一張顏色醒目的便利貼。
    • 開始測量lead time(交期),畫CFD(累積流量圖),觀察工作流的狀況。

    ***

    客戶的改變感覺結合了Kanban和Scrum,有點Scrumban的味道。名稱是什麼不那麼重要,改變之後的好處是在採用小批量工作加上嚴格遵守WIP限制之後,工作的流動比較順暢。配合視覺化看板讓團隊可以隨時看到工作流動的狀態,卡在什麼地方,如何改善(測量lead time的好處還沒有顯現)。

    但是,Teddy也觀察到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把大工作用人為的方式切小之後,可能造成「見樹不見林」的副作用。例如,一件大工作原本需要2個月才可以完成,現在把它切割成很多小工作,每個禮拜都看到許多小工作完成,但是小工作完成與整個大工作真正完成之間的關係,需要額外的機制去追蹤。

    Teddy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本以為團隊會要求Teddy給個答案。沒想到幾分鐘之後行政團隊成員自己提出解法,並打算嘗試看看能否奏效。

    ***

    這次會議進行的過於順利,以至於Teddy原本準備的資料根本派不上用場,Teddy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good smell(好味道)。團隊自己動腦提出解決方案,然後嘗試、檢討,再依據檢討結果作出反應。

    有些團隊則是呈現另一種bad smell(怪味道),等待別人告訴他們要怎麼做,也不想動腦去想。如果你告訴團隊一個自身經驗或是國外案例的作法,他們照作之後失敗,就會把責任怪到你身上。如果你不告訴團隊,他們也會怪罪你沒有提供具體的建議。

    不是只有程式碼會有good smell與bad smell,個人、團隊、組織同樣也存在這種現象。只是程式碼常見的bad smell已經有Martin Fowler幫大家整理好了,連重構的招式都告訴你了。牽扯到「人」的bad smell其實也不難發現,最大的挑戰在於程式碼的重構相對容易,人的重構非常困難啊。

    ***

    友藏內心獨白:開完會也可以很開心。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教主的條件(1): 錯誤類比

    Dec. 27 21:16~22:10

    螢幕截圖 2015-12-27 22.20.18


    買東西的時候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道理,但實際上不太可能購買所有東西都一一比價,因為花在比價上的時間與心力很可能早已超過買到最低價產品所省下的金錢。就算不是買到最便宜的產品,但「不要買到太貴」產品的心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

    有些廠商利用這種心態,會特別挑出某幾樣產品,打出「業界最低價」的號召,讓消費者形成一種「這家店的A產品賣的那麼便宜,其他產品應該也不致於比別人貴太多」的印象。實際上,「A產品最便宜」這個事實和「其他產品不至於比別人貴太多」根本不相干,這是一種「錯誤類比」(false analogy)的思考錯誤。

    例如,「白色鬼屋」周年慶的時候打出「iPhone 6s 64G只要26500的超低售價」,比市價28500硬是便宜了2000元。當你到「白色鬼屋」想買一隻iPhone 6s的時候,就那麼剛好缺貨。反正都來一趟了,「白色鬼屋」的商品應該都很便宜,就順便逛逛買點配件帶回家。

    結果用1000元的價格,買到別人只賣800元的耳機,開心的回家去。

    ***

    這一招的變形很多,例如據說多年前曾經有間詐騙集團把公司設在101大樓,這間公司以販賣美國某公司的未上市股票為號召,招攬客戶。該公司一開始以面試員工為藉口把人找到位於101大樓的辦公室,讓這些人產生一種「既然辦公室設在101大樓,應該是大公司。既然是大公司,股票上市指日可待,現在投資應該可以賺大錢吧」的錯覺。

    這一招也可以用在培訓課程。把上課地點安排在五星級飯店,提供高級的餐點,讓學員產生一種「既然在這麼高級的場地辦活動,食物也那麼好吃,教學的內容應該也很厲害吧」的錯覺。

    教主也會引用權威人士的書籍或文章,然後斷章取義式的對文章內容發表一些「無法驗證的獨到見解」,讓 信眾 讀者產生「連某某權威人士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教主居然三言兩語就道破天機,真的是好棒棒啊」的錯覺。

    還有一種方法是自願擔任知名社群活動的講者,講的爛沒關係,反正只有參加活動的少數人知道。但之後就可以利用這個經歷,形成一種「既然擔任過知名社群活動的講者,應該有兩把刷子吧」的錯覺。

    ***

    舉了這麼多例子,鄉民們應該看出故意營造「錯誤類比」是多麼強大的教主必殺絕招。接下來就要反思,為什麼我們經常被「錯誤類比」給愚弄了?因為人們對於不熟知的事物無法判斷其真正「價值」,因此習慣於採用可以判斷價值的事物,來推斷無法判斷價值的事物之價值(有點繞口)。

    例如,一門號稱可以讓你變成千萬銷售員的銷售技巧課程,一天要價10萬元。課程本身的價值一般人無法判斷(原本就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要怎麼判斷?),但你的確有這方面的培訓需求。怎麼推論這個定價是否合理?哇,上課地點在七星級大飯店,不只提供高級早餐,午餐還是該飯店著名的吃到飽自助餐,還有米其林三星高級下午茶。另外加上網路上有很多之前上過課的學員,對於課程內容讚不絕口的評論,這個價格應該代表課程的品質也不錯才對。花個10萬之後就可以變成千萬銷售員,這實在是太划算啦。

    七星級大飯店、高級早餐、吃到飽自助餐、米其林三星高級下午茶,都和培訓內容無關。至於網路評論也有可能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結果,兩者都無法直接推論課程本身的價值。以上就是「用可判斷價值事物來類比(推斷)不可判斷價值事物」的常見操作手法。

    ***

    要避免「錯誤類比」的邏輯思考錯誤其實是很難的事,Teddy自己也常常中招。一方面因為我們幾乎不可能有能力判斷所有事物的價值(尤其是不熟悉的事物),所以只好依靠類比的手段來形成看法。另一方面的確在某些情況之下,這種類比的結果有時候的確成立(例如許多國際知名的研討會都在五星級飯店舉辦)。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底下,錯誤的方法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

    友藏內心獨白:瞞者瞞不識。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15捷克、奧地利考察之旅Day13-A維也納騎CityBike

    Dec. 18 16:30~16:57

    今天下午就要回台灣了,剩下幾個小時的時間打算騎自行車逛維也納市區。維也納有類似台北市的UBike的大眾自行車系統稱為CityBike。印象中第一小時免費,但第一次租借需要上網登錄個人資料,會收一筆忘了多少歐元(不多)的註冊費。

    ▼天氣很好。

    螢幕截圖 2015-12-18 16.35.11

     

    ▼借車的時候放入信用卡,畫面會顯示可以出借的車輛編號,按下編號之後就可以去拿車。

    螢幕截圖 2015-12-18 16.35.55螢幕截圖 2015-12-18 16.36.14

     

    ▼自行車還可以外掛小托車載狗,好神奇啊。

    螢幕截圖 2015-12-18 16.36.34

    ***

    維也納的自行車道規畫的很好,不會與汽車或行人爭道,騎車很舒服。但是,CityBike真的沒有UBike好騎啊。有些CityBike還沒有變速,租借的時候要挑一下。還有租借系統經常「秀逗」,要不斷重試好幾次才成功。Teddy還看到有些觀光客租借失敗幾次之後就放棄了,還好Teddy例外處理能力還不錯,不斷retry終於成功。真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Orz。

    台灣不虧是自行車王國,捷安特的UBike大勝CityBike,只可惜台北市區騎車環境大輸維也納。

     

    ▼車輛還不少,幾乎沒有借不到自行車的問題。路上騎車的人也很多,可能是維也納的市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自行車吧。如果台北市區的騎車環境也那麼友善,自己買一輛自行車代步兼運動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擷取

     

    ▼本日騎車路線,中途停留了幾個點之後再介紹。

    螢幕截圖 2015-12-18 16.01.49

    ***

    友藏內心獨白:終於有一個項目贏維也納了。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2015捷克、奧地利考察之旅Day12-F多瑙河 & Fiorino晚餐 & 聖史蒂芬大教堂及附近

    Dec. 18 13:52~15:15

    ▼離開Prater遊樂園搭地鐵到靠近多瑙河的站下車,去看看傳說中的藍色多瑙河是不是是藍色的。走到多瑙河之前看到一間大教堂,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1.55

     

    ▼當天天氣陰,已經忘了河水的顏色了,從照片也看不太出來啊…Orz。

    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2.56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3.04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3.19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3.31

     

    ▼原本想沿著橋跨越多瑙河,走到一半有點累,剛好河中有個小島,島上居然有個地鐵站。決定「半途而廢」從這裡搭車回民宿先。

    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3.52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4.03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4.11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4.36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4.49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5.01螢幕截圖 2015-12-18 13.54.23

    ***

    ▼晚餐到民宿主人Apple介紹的Fiorino餐廳吃著名的豬肋排,味道還不錯,人很多差點沒位置。

    螢幕截圖 2015-12-18 14.39.19

    螢幕截圖 2015-12-18 14.39.41螢幕截圖 2015-12-18 14.46.21螢幕截圖 2015-12-18 14.46.38

    ***

    ▼晚上到聖史蒂芬大教堂附近逛逛,順便採買準備帶回台灣送人的紀念品。

    螢幕截圖 2015-12-18 15.09.50

    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31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59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2.24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00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06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14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45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0.51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2.06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2.54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3.08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3.38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4.01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4.34螢幕截圖 2015-12-18 15.15.01

    ***

    友藏內心獨白:藍色多瑙河啊。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個案教學法

    Dec. 24 22:50~00:29 (25)

    螢幕截圖 2015-12-25 00.30.33

     

    最近讀了《思考的脈絡》,書中有一章提到作者到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習「個案教學法」(case teaching method)的經驗。個案教學法又稱為「涉入式教學法」(engaging teaching method)、對話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建構式學習法(constructive learning)。這麼多名稱,看到頭都暈了。

    這種教學法由來已久,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時代稱為「辯證式教學」,上課的主角是學生,老師用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帶領學生走過思辨問題的歷程。在師生對答的過程中雙方互相學習,激發多方以不同觀點來解讀問題。這些討論的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讀,但通常沒有標準答案。學生透過討論的過程分析與整理思緒,建構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提到透過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有四個階段:

    • 鼓勵學生只要肯開口就好(encourage)。
    • 讓學生參與對話(participate)。
    • 讓學生的決策牽連到行動(involve)。
    • 讓學生涉入知性思辯,從案例中領悟思考盲點(engaged)。

     

    這種個案式教學法原本是哈佛法學院所使用的方法,學習法律除了熟讀法條以外,從實際判決案例中學習是一種很常見的方法,畢竟光是背法條不能打贏官司。後來哈佛商學院向法學院學習這套方法,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特色。

    ***

    重點來了,鄉民們請先猜猜看,將這套個案式教學法引進台灣(華人社會)會發生什麼現象?作者提到有三大挑戰:

    • 學生:習慣被動接收,也不會在上課前閱讀教材,等著老師上課「餵食」。
    • 老師:老師需要具備帶領課程的分析力質問力表演力寫作力(撰寫案例)、思辯力。這些能力對於台灣只要求撰寫SCI論文數的大學升等制度來說,誰有那個功夫去準備?
    • 體制:除了學生與老師,教學機構也要配合。首先需要為個案式教學法建置特殊的上課教室(半圓型劇場、六面可升降的大黑板、投影與錄影設備),台灣所建置的簡化版教室費用也需要一千萬台幣。還有教學輔助軟體平台,建置費用需要一百萬美元。還要助教、工友(擦黑板)、授課教授之間互相討論與經驗傳承。

    ***

    看完這章讓Teddy想起這幾年的教學與學習經驗,記得自己在2009年第一次上Certifed ScrumMaster課程的時候,對於課程安排的討論活動其實並不滿意。因為分組討論的對象並不是每一位都了解Scrum,很多時候只是淪為「各說各話」。那時候Teddy已經跑了一年的Scrum,有一點點經驗,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很想大聲的說:「我不想聽組員鬼扯啊,講師快給我標準答案。

    後來自己才慢慢體會,討論是要激發各種不同的觀點,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講師應該儘量在討論過後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學生參考,又或者要安排討論後的QA時間,這樣討論活動會比較有效果。

    ***

    老師的思辯力對於個案教學法的成敗也很重要。有一次參加一個透過玩遊戲學習Scrum的活動,帶領遊戲的講師很認真的準備道具,也把遊戲帶的「很好玩」,氣風很嗨。但遊戲最後卻缺少將遊戲活動連結到Scrum框架的討論,讓原本遊戲所要傳達的效果大打折扣,實在非常可惜。

    同樣一份劇本,交給不同的導演會導出完全不同效果的電影。

    ***

    在北科上課的機會,Teddy也經常使用「對話」的方式來教學。剛開始會遇到「對話雙方接不上話」的窘境,也就是學生搞不太清楚老師的話題想要表達的含意。再加上台灣學生上課普遍喜歡私底下講話但卻不願意公開發言,要誘發討論有點小困難。

    就算突破了學生不發言的難關,雙方有了對話,但學生的發言內容經常抓不到重點。老師必須要不斷地順著學生的回答「一路追打下去」,才有可能慢慢地把對話聚焦在想要討論的問題上。

    雖然「葉問」很強,有辦法一個打十個。但是連打三個小時,也是很累的啊XD。

    ***

    友藏內心獨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由蛇變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