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結果偏誤

August 06 14:08~15:04

螢幕截圖 2015-08-06 13.10.36

Eiffel:不要一直使用人家的照片啦

 

鄉民:你真的很疼Eiffel。

Teddy:怎麼說?

鄉民:自從你養了Eiffel之後,部落格就經常使用她的照片啊。

Teddy:XD。

***

這位鄉民「大膽假設」的勇氣可嘉,但稍為缺乏「小心求證」的精神。Teddy會使用Eiffel的照片,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幾個月之前,〈搞笑談軟工〉的照片很多是屬於下列風格。

螢幕截圖 2015-08-06 14.19.58

 

這些照片的來源是PowerPoint的「線上圖片」。但不知從何開始,PowerPoint的「線上圖片」居然變成只能從Bing搜尋的結果。Teddy不是很確定這些搜尋而來的圖片是否有版權的問題,以及要如何註明出處?為避免糾紛只好幹脆不用,因此才會出現很多Eiffel的照片挑眉質疑

螢幕截圖 2015-08-06 14.23.17

***

上述故事就是《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偏誤》書中提到「結果偏誤(The Outcome Bias)」的實際案例—人們喜歡用結果來評斷決定的正確與否,而不是根據當時決定過程所考慮的因素,來評斷決定。翻成白話文,就是「以成敗論英雄」

因為工作的關係,Teddy有機會到不同公司觀察Scrum團隊。對Teddy而言,每次觀察計畫一開始,看到的都是團隊因為之前決定所形成的結果。如果只從結果來評價團隊以往的努力與成效,是一件很危險而且不客觀的行為。例如:

  • 團隊在過去半年內,每次sprint review都100%完成sprint planning所承諾的story,這個結果是好是壞?
  • ScrumMaster主動幫團隊處理一些「雜事」,是否會妨礙團隊培養自組織的能力?
  • 團隊在Daily Scrum討論技術問題,是否要立即制止以避免會議失焦且過於冗長?
  • Sprint planning meeting有些成員比較少發言,是否表示溝通不良?
  • 沒有符合DoD(Definition of Done)的story卻在sprint review展示,是否表示團隊放水或是品質有問題?
  • Retrospective會議「軍容壯盛」,玩了很有趣的活動,是不是代表團隊持續改善做得很好?

如何依據上述觀察,給予團隊合適的建議?要避免「結果偏誤」,需要了解做決定當下的情境(context),以及影響決定的作用力(force),這需要多花點時間去探索。一旦分析完前因後果,比較能夠對症下藥。

***

眼見不一定為憑,下次當你看到有人「翻白眼」的時候,想想看,除了「瞧不起你」這個原因之外,有沒有「正在思考」或是「旋轉眼珠來休息眼睛」這些其他原因。

***

友藏內心獨白:思考的時候就常常不講話,但不是不理人啊。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