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教主的條件(1): 錯誤類比

Dec. 27 21:16~22:10

螢幕截圖 2015-12-27 22.20.18


買東西的時候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道理,但實際上不太可能購買所有東西都一一比價,因為花在比價上的時間與心力很可能早已超過買到最低價產品所省下的金錢。就算不是買到最便宜的產品,但「不要買到太貴」產品的心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

有些廠商利用這種心態,會特別挑出某幾樣產品,打出「業界最低價」的號召,讓消費者形成一種「這家店的A產品賣的那麼便宜,其他產品應該也不致於比別人貴太多」的印象。實際上,「A產品最便宜」這個事實和「其他產品不至於比別人貴太多」根本不相干,這是一種「錯誤類比」(false analogy)的思考錯誤。

例如,「白色鬼屋」周年慶的時候打出「iPhone 6s 64G只要26500的超低售價」,比市價28500硬是便宜了2000元。當你到「白色鬼屋」想買一隻iPhone 6s的時候,就那麼剛好缺貨。反正都來一趟了,「白色鬼屋」的商品應該都很便宜,就順便逛逛買點配件帶回家。

結果用1000元的價格,買到別人只賣800元的耳機,開心的回家去。

***

這一招的變形很多,例如據說多年前曾經有間詐騙集團把公司設在101大樓,這間公司以販賣美國某公司的未上市股票為號召,招攬客戶。該公司一開始以面試員工為藉口把人找到位於101大樓的辦公室,讓這些人產生一種「既然辦公室設在101大樓,應該是大公司。既然是大公司,股票上市指日可待,現在投資應該可以賺大錢吧」的錯覺。

這一招也可以用在培訓課程。把上課地點安排在五星級飯店,提供高級的餐點,讓學員產生一種「既然在這麼高級的場地辦活動,食物也那麼好吃,教學的內容應該也很厲害吧」的錯覺。

教主也會引用權威人士的書籍或文章,然後斷章取義式的對文章內容發表一些「無法驗證的獨到見解」,讓 信眾 讀者產生「連某某權威人士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教主居然三言兩語就道破天機,真的是好棒棒啊」的錯覺。

還有一種方法是自願擔任知名社群活動的講者,講的爛沒關係,反正只有參加活動的少數人知道。但之後就可以利用這個經歷,形成一種「既然擔任過知名社群活動的講者,應該有兩把刷子吧」的錯覺。

***

舉了這麼多例子,鄉民們應該看出故意營造「錯誤類比」是多麼強大的教主必殺絕招。接下來就要反思,為什麼我們經常被「錯誤類比」給愚弄了?因為人們對於不熟知的事物無法判斷其真正「價值」,因此習慣於採用可以判斷價值的事物,來推斷無法判斷價值的事物之價值(有點繞口)。

例如,一門號稱可以讓你變成千萬銷售員的銷售技巧課程,一天要價10萬元。課程本身的價值一般人無法判斷(原本就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要怎麼判斷?),但你的確有這方面的培訓需求。怎麼推論這個定價是否合理?哇,上課地點在七星級大飯店,不只提供高級早餐,午餐還是該飯店著名的吃到飽自助餐,還有米其林三星高級下午茶。另外加上網路上有很多之前上過課的學員,對於課程內容讚不絕口的評論,這個價格應該代表課程的品質也不錯才對。花個10萬之後就可以變成千萬銷售員,這實在是太划算啦。

七星級大飯店、高級早餐、吃到飽自助餐、米其林三星高級下午茶,都和培訓內容無關。至於網路評論也有可能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結果,兩者都無法直接推論課程本身的價值。以上就是「用可判斷價值事物來類比(推斷)不可判斷價值事物」的常見操作手法。

***

要避免「錯誤類比」的邏輯思考錯誤其實是很難的事,Teddy自己也常常中招。一方面因為我們幾乎不可能有能力判斷所有事物的價值(尤其是不熟悉的事物),所以只好依靠類比的手段來形成看法。另一方面的確在某些情況之下,這種類比的結果有時候的確成立(例如許多國際知名的研討會都在五星級飯店舉辦)。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底下,錯誤的方法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

友藏內心獨白:瞞者瞞不識。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