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當Pattern遇到Scrum(4):Sprint

June 09 17:30~18:30; 20:55~21:34;22:27~22:56

螢幕截圖 2017-06-09 22.55.01

▲圖片節錄自Google搜尋「衝刺」結果


Sprint Pattern

今天談Sprint,該模式的原文在此,有興趣想詳讀的鄉民可以參考。今天看Context、Problem、Force、Solution這四個元素。

Context:你有一個價值流與產品代辦清單(Product Backlog)定義暫定交付項目與交付順序。遵循敏捷精神,你正努力儘早交付並抓到可定期產品增量的節奏,同時管理生產成本。

Problem:如何組織開發流程?

Forces:

  • 人類最基本的流程建基於節奏,節奏實現了儀式和文化上的其他可見事件。隨著文化成熟,新人可以藉由學習這些節奏來融入這個文化。
  • 你要管理風險:長期複雜的專案太常交付錯的功能,或無法在時程內交付原先計畫的功能。
  • 產品開發應符合企業期待,定期且準時的交付令人滿意的內容和價值。
  • 理想上團隊可以依據需要及時生產任何東西,但如果沒有保持某種節奏,長期來看團隊很難持續且穩定的交付產品。
  • 敏捷團隊需要隨時探索(inspect)與適應(adapt),而團隊成員的工作表現通常基於他們所完成的工作與改善成效。在探索與適應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知道他們朝向正確的業務目標前進。

Solution:採用稱為Sprint的重複、頻繁且固定長度的時間間隔來組織開發流程。Scrum團隊的Sprint周期通常介於2~4週,在此期間團隊致力於完成交付任務。Sprint的短回饋週期特性並可有效降低重工的比例與成本。

***

討論

針對Sprint模式今天專注在Forces上面。Teddy有一位朋友原本團隊採用Scrum,前一陣子他迷上看板(Kanban),覺得看板沒有Sprint(iteration)的限制,採用流(flow)的方式管理工作,這樣子好有彈性啊。看板也不要求像Scrum一樣組織跨職能團隊,現有的角色繼續維持,採用漸進式方法引入變革,真的是好棒棒啊。

於是他心一橫,將團隊由Scrum轉型為看板。原本一個sprint開一次review會議取消了,retrospective會議也改成「有需要才招開」,美其名為JIT retrospective(Just-In-Time retrospective,即時自省會議)。反正看板只要測量lead time然後管理工作流就可以了,這樣子容易很多啊。

沒過多久,朋友的老闆受不了了。以前跑Scrum每個sprint至少都還看得到團隊有「生出一點東西出來」,改用看板之後,這種「節奏」不見了,所以老闆很擔心,然後變得不開心,最後直接插手要求改回Scrum。

其實看板雖然拿掉了Sprint,但看板也講究「節奏」。Teddy的朋友沒有注意到Sprint原本要處理的Forces,其實改成看板之後這些Forces並沒有消失,依然存在。朋友改了Form(形式),也就是把Scrum改成看板,Sprint變成Flow,卻沒有注意原本的Forces在新的看板方法中有沒有被平衡、如何被平衡。在原本的Forces沒有被平衡的情況下,最後的結果(Resulting Context)不被老闆接受,只好打回原形,乖乖繼續跑Scrum。

出一個題目給鄉民們當作練習:

  • 請問Sprint模式所提到的這些Forces,在看板方法中是否依然存在?
  • 如果存在,看板方法如何回應這些Forces?
  • 如果不存在,針對「如何組織開發流程?」這個問題,看板方法所處的Context是什麼?所遭遇的Forces又有哪些?

***

友藏內心獨白:期末考會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