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自我感覺良好神功(1):呼名大法

August 21 09:14~10:16

螢幕截圖 2018-08-21 09.18.24

▲前天在Facebook發了上面這則短文,有朋友跟Teddy反應,這文pH值太低,讓人看了「不蘇胡」,是不是又在暗中酸人?


呼名大法

▼前天讀了《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第一卷》,p.73這段話,才知道「呼名大法(name magic)」這種說法。當下有感而發,改寫書中的句子才在Facebook貼了那段文。

螢幕截圖 2018-08-21 09.23.24


呼名大法讓Teddy想起很多往事。其一,多年前有一陣子design thinking很流行,有一次Teddy跟一位朋友開會,會議中對方不斷 呼叫 提到design thinking,好像它是一種解決任何問題的萬靈丹。因為Teddy才疏學淺,完全不知道design thinking是什麼,於是弱弱問了一聲:「什麼是design thinking啊?」

沒想到對方突然停了三秒,然後笑笑地說:「其實我的專長也不是design thinking,而是service design」,就這樣結束這回合。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有一次在會議中聽取簡報,報告者不斷強調:「我跟XXX和YYY(兩個中央政府單位)的關係非常好,我已經跟他們都談過了,把產品推到全國幾百個ZZZ單位絕對沒問題」。

此時Teddy弱弱問了一聲:「請問你已經談好幾個單位了?」此時對方才說:「談過一個,但A、B還有C也都非常有興趣。」就這樣結束這回合。

其他舉凡像是:買書不看書,然後告訴別人「啊,這本書我也有」;開口閉口必稱某某大神是你的老師或朋友;自稱年薪幾百萬的矽谷工程師;Google/Apple/Microsoft的員工(或前員工),大概也都有點呼名大法的味道。

一言以蔽之,呼名大法就是A Name Without Quality(有名無實)。

***

人人都會呼名大法

雖然Teddy看似在批評呼名大法,但其實這個招式Teddy自己也常用(遮臉),相信大家也都用過。

呼名大法的用途其實很多,包括:

  • 讓學習者自己心安,形成短時間增加大量能力的表象
  • 抬高身價,意圖使人覺得自己好棒棒
  • 跟上潮流,潮到出水
  • 增加聊天話題
  • 因為弄假成真而促成一些事情發生(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成本低、效益大的好招式,不用嗎?

***

破解呼名大法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可以知道對方是真的懂,還是在施展呼名大法:請對方解釋「名字」的意義。大部分施展呼名大法的人這一關就過不了,但還是有些功力高強的人可以跟你扯上幾句。這時候只要再補上「為什麼」,就可以讓呼名大法現出原形。

***

結論

社會在走,「名詞」要有。技術日新月異,怎麼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會?偶而施展呼名大法,可以讓對話順暢,而不糾結在一些非重點項目。但認真討論事情時,切記勿把別人的力量當成自己的力量,否則說得難聽一點,呼名大法就變成唬爛的一種形式。

***

友藏內心獨白:先嚇嚇他。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