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設計模式的逆襲》第N度復活:Composite

September 08 19:05~19:15

螢幕截圖 2017-09-08 18.18.07

Composite(組合)設計模式表達部分-整體的樹狀階層式結構,讓客戶端對於單一元素與聚合元素一視同仁,例如檔案-目錄、員工-組織。

寫Composite花了五天,實際工作天兩天,檔案在此請服用。

一併提供之前完成的十個模式:

***

友藏內心獨白:Lead Time騙不了人。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從D槽到C槽

September 07 20:59~21:50

螢幕截圖 2017-09-07 21.37.35

▲2017/09/06的大稻埕碼頭。一百年前,一百年後,又是怎樣的景象?


上週五、六上完「Scrum敏捷方法實作班」之後突然沒什麼精神,不知道是「發功過度」,還是上課不小心咖啡喝太多胃潰瘍又發作,發呆了好幾天都沒動手寫《設計模式的逆襲》。早上精神好一點準備開工,才寫了幾行範例程式就接到客戶電話,急忙約了今天下午談Scrum企業內訓,寫作工作只好又往後延。

到了客戶家一談才發現,對方主要是想找Agile Coach,原本已經計畫Teddy自己下半年不接顧問案,要專心把已經拖稿兩年的書寫完。雖然對方最後也不一定會找Teddy,但是當下要做出「有意願」或「直接拒絕」的取捨,還真是不容易。

畢竟Teddy還是要養家活口,還是要賺錢,而寫書本身所帶來的直接收入非常微薄。Teddy想起以前念書的時候,指導教授說過:「這個研究題目寫篇paper之後就把它收起來吧。」做研究寫論文,算是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一種交代,之後要持續或是換研究題目,才不會有一種「事情沒做完的感覺」。說自己寫書是有責任感,想對社會做出一些回饋,實屬噁心的檯面話。並不是說沒有這樣的成分在,但是最初的出發點,只是希望對於自己接觸了20年的設計模式,能夠做出一個「交代」。否則只是為了出書而出書,意義不大,畢竟市面上已經有那麼多設計模式的書,不差Teddy這一本。

***

求財、求名、求不傷身(健康)、求家庭和樂、求自我實現(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出社會之後必須面對的幾個重要作用力(forces)。隨著時間演進,年紀漸長,這些作用力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方向」與「力道」也會改變。曾經有那麼一瞬間誤以為自己已經可以把這些作用力平衡的很好,但事實證明99.999999999…..%的時間都屬於不平衡的狀態…Orz。不過此為正常現象,大概只有悟道之人才可讓自身小宇宙的原力保持平衡。

人處在D槽(低潮)時,怎麼樣才能爬到C槽?人在得意時特別容易忘形,在失意時特別會發牢騷,怪天、怪地、怪父母,從不檢討自己。得意時多感謝別人,失意時反求諸己,這可能是一種比較容易從D槽跳到C槽的做法。

***

友藏內心獨白:偶而也要刷一下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