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北美館之ORID實驗(下)

June 27 09:50~10:34

螢幕截圖 2016-06-27 09.50.16

▲畫面節錄自北美館官網

 

來到北美館二樓,展出霍剛先生的繪畫,作品的風格與一樓展出的「鏡 ─ 李小鏡回顧展」差異很大,正好可以繼續ORID實驗。

▼有了一樓的經驗,Teddy這次學乖了,對作品進行ORID分析之前先看看作品名稱,以免自己胡亂猜測一通。看了之後傻眼,怎麼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無題」,沒有題目指引方向要怎麼討論啊。

擷取1

 

▼後來Kay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這種畫取得出名字才有鬼。

擷取

 

在二樓展廳中看了一段作者的訪談紀錄片,發覺作者試圖透過作品傳達出「道」的意境。既然作品想要傳達「道」,也就是Quality Without A Name(「特質」或是「道」本身,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因此作品的名稱也就不重要,不需要花那個功夫幫作品取名字。

***

以下是Teddy自己的理解,ORID方法認為人的行為有四個層次:

  • 觀察事實(O)
  • 感受(R)
  • 賦與這些事實與感受意義或建立價值觀(I)
  • 最後做出決定,反應在行為上面(D)

一般人在溝通的時候,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決定(I和D的層次),但未必將這個決定背後的客觀依據與感受(O和R的層次)說出來,所以一群人的討論基礎很可能是立基於不同的觀察與感受,如此一來要獲得共識就比較不容易,也很可能讓討論失焦。因此,藉由依序將ORID四個層次說出來,可以讓參與討論的一群人比較能夠聚焦於所要討論的主題上面,最後獲得一個大家都同意的行動方案或決議。

但是,如果從Quality Without A Name的角度來看,Quality(特質)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能透過體驗來感受。將原本要透過體驗所感知的Quality藉由ORID的方式「反組譯」,看似熱鬧的討論過程,真的可以得到接近Quality本身的結論嗎?

不對、不對,Teddy又想歪了。ORID的目的並非教授或傳達什麼知識,也不是去解釋一件事或是一個物品的Quality,而是一種對話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暴露或是彰顯出團隊的想法。這個想法本身無所謂對錯,ORID唯一的失敗是團隊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藝術作品的名字並不重要,不管是「無題」也好,或是在〈北美館之ORID實驗(上)〉所提到的「情人節」也罷,都無關緊要。重點是ORID之後是否表達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至於這個想法和作者原本作畫的本意是否相同,根本不是ORID所要解決的問題

***

友藏內心獨白:想要追求正確答案的壞習慣還是改不掉啊。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北美館之ORID實驗(上)

June 27 08:43~09:31

螢幕截圖 2016-06-27 09.29.00

▲畫面節錄自北美館官網

 

每隔一段時間會和Kay去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參觀。只要30元的門票就可以看到很多展品,場地又大冷氣又涼,不虧為消暑勝地,炎炎夏日的好處去。上週六起個大早又來到北美館,一樓展出「鏡 ─ 李小鏡回顧展」。參觀展覽品的時候,Teddy突然想起「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又稱為ORID)」當初就是用來討論藝術作品,於是一時興起自己對著作品ORID了起來。

▼以下面這幅作品為例:

  • 客觀(O):我看到一輛買菜的推車,車上有一顆大大的愛心,作品放大了這顆愛心,有一個人從推車旁邊匆匆走過,這個人胸部以上沒有出現在作品中,作品的底色黑白相交。
  • 反映(R):因為有愛心所以感覺熱情,但作品色調黑白又感覺很冷漠。
  • 意義(I):剛剛看了作者李小鏡的簡介,提到他曾經拍攝過遊民系列的作品。這張照片中的小推車顯然是屬於遊民的物品,用來放置遊民全部的家當。黑白色系的照片以及從推車旁邊匆匆走過的人代表社會大眾,反應出一般人看到遊民避之唯恐不及的冷漠心態。愛心代表遊民也需要關懷。
  • 決議(D):買一個便當送給在路上看到的第一個遊民XD。

擷取

***

▼正當Teddy沾沾自喜分析完這幅作品的時候,看到旁邊的作品名稱:情人節。哇哩勒,還真是錯的離譜,原來遊民系列作品不在這一區,以上分析完全是自己腦補的成果…Orz。

擷取1

 

後來覺得自己一個人「玩」太無聊,於是找Kay一起「共襄盛舉」,看到有趣的作品就跟Kay說:「給我一個O」。剛開始Kay還認真的ORID一下,但分析完2個作品之後,Kay就說:「可以直接說出看法嗎,幾十幅作品都ORID不是累死人了。」

結論就是:

  • 隨便亂ORID可能產生文不對題的結果(這可以算是激發創意的一種方法嗎?)。
  • 所有的事情都ORID腦袋會罷工(用腦過度是否有助消耗熱量?)。

***

友藏內心獨白:你是來亂的吧。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二手書的提醒

June 26 21:05~22:35

螢幕截圖 2016-06-26 22.21.23

▲買不到的絕版書只能從圖書館借閱了,可以不小心遺失然後賠錢了事嗎XD

 

今年初迷上了已故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對於禪的見解,一查之下發現他寫了很多書,有些也被翻譯成中文版。但很可惜這些書大多30年前出版,早已絕版,只能從圖書館借閱。

六月初好不容易發現若水堂書店有賣鈴木大拙的簡體書,買到《禪與生活》、《禪與日本文化》、《悟性的提升》這三本2013~2014出版的「新書」。近幾年來對岸翻譯的電腦類新書非常多而且速度很快(品質好不好另當別論),相對之下台灣翻譯的電腦新書顯得很少而且速度很慢,導致很多軟體人都慢慢 被迫 習慣閱讀簡體書。讀完這三本簡體版的書之後,內心有種感慨:「電腦書也就算了,怎麼連禪學的書對岸都出的比台灣多,而且翻譯的品質還很好呢?」真是氣人。

今天在台大附近的二手書店無意中看到一本1974年出版的繁體版《禪與生活》,回家一對照才發現譯者是同一人,看來簡體版應該是直接從繁體版轉過去的。

噯呀,原來Teddy手中這本簡體版的《禪與生活》晚了繁體版39年,不是對岸出版的太快,反而是出版太慢Teddy才有機會買到。許多鈴木大拙的繁體書出版太早,大多早已絕版,有錢也買不到了...Orz。

***

這次買二手書提醒自己兩件事,第一件事:有時候我們會自己腦補,覺得別人好強、好厲害,然後暗示自己比不上別人,以此作為不用努力的藉口。最後因為信心、企圖心都沒了,就真的比不上別人了。好像認定一個強者,就有理由可以不努力,也許這正是所謂的「強者」想要製造的效果也說不定

要做到不卑不亢,真的不容易。

第二件事:看到這些歷久彌新的書,想想自己寫了兩本書,若干年之後再回頭看,這兩本書還有意義嗎?還是流於「嚐鮮」的性質居多,過了2~3年就沒有價值了呢?

原本計畫中的第三本書《設計模式的逆襲》,去年底只寫了一篇,就停筆了。書讀的越多,新書就越寫不下去,總覺得自己知道的還不夠多,寫出來的層次還不夠深厚。雖說敏捷開發強調短的產品釋出週期以求得快速回饋,但這世上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開發都要套用敏捷吧,有時候自己也會這麼想。

有些事情,只可放在心中醞釀,無法擬定詳細時程表,等待時機成熟自然發生。

***

友藏內心獨白:有為者亦若是還是吾可取而代之。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上課的目的

June 26 22:42~00:00

擷取

 

上週五公布了「軟體生命週期管理」課程的成績,正式結束這學期的課程。期末有一位學生反應:「這學期課程因為加入專案實作,上課時間扣掉sprint planning與討論,較少時間講授理論,覺得有點小失望。

這位學生上學期有修Teddy兼任的另一門「敏捷與精實軟體開發」課程,這門課往年沒有安排專案實作,評分方式只有作業與考試。因為這是開在上學期的課程,Teddy預設學生完全不懂敏捷開發,所以上課花比較多時間和學生討論敏捷與精實軟體開發的重要觀念與做法,這就是學生口中所謂的「講授理論」(其實一點也不理論啊XD)。

下學期的「軟體生命週期管理」課程,開學前幾週還是花了些時間藉由敏捷遊戲體驗敏捷開發精神,以及介紹Scrum框架。之後約2/3的時間重點放在透過多團隊共同合作開發一個專案,讓學生從實作中對照應用各項敏捷開發的「理論」。

***

看了學生的意見,Teddy內心想起一個問題:「上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以前,自己會覺得上課的目的是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基於這個出發點,如果是好學的人,或剛好這門課是自己的菜(對課程內容很有興趣),會希望老師多教一點,讓自己多學一些。

這種模式,有可能形成兩個限制:

  • 養成「背多分」的心態,覺得自己記憶或背誦的知識越多,就學到越多東西。至於這些知識實際上如何應用,誰管你啊,反正大家都知道「理論與實際本來就不一樣啊」。
  • 認為只要學會課堂上老師所教的東西就夠了,課程結束之後就不需學習。

這幾年自己慢慢覺得,上課的目的主要在於提供一個情境(context),讓學生體驗這個情境之下的「整體感覺」(請參考〈整體的感覺〉)。學習不是只有發生在課程中或僅限於學期結束前,而是更應該發生在課程結束之後。體驗「整體的感覺」可大幅提升學生在課程結束後「自行覓食」的能力,並縮短學習時間與減低理解錯誤的機率。至於體驗整體感覺的方法,是透過理論講解、玩遊戲、看影片、做專案、畫圖、上台報告、辯論、校外教學、野外調查、訪談、做實驗等,都可以。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片段式的把很多方法擺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很熱鬧、很強大氛圍的課程,除了讓學生上完課之後覺得自己好棒棒,提升自信心以外,離體驗整體的感覺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

友藏內心獨白:人家想傳達的整體感覺就是…好棒棒。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2016大津考察之旅Day3-D橫川

June 04 11:07~11:59

▼來到橫川看到一長排的圖畫,介紹曾經在這裡修行的幾位大師。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道元禪師,年初曾經看過一部介紹道元禪師的電影,他年輕時曾在比叡山修行,但覺得這裡的修行無法滿足他,最後跨海跑到中國(南宋)。在中國開悟之後回到日本傳法,以「只管打座」為修行方法。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18.56螢幕截圖 2016-06-04 11.22.11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19.43螢幕截圖 2016-06-04 11.19.12螢幕截圖 2016-06-04 11.21.57螢幕截圖 2016-06-04 11.21.34螢幕截圖 2016-06-04 11.21.01螢幕截圖 2016-06-04 11.19.25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3.43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5.32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4.57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4.44

 

▼終於走到橫川中堂,和想像中的有點不同,只有幾棟不是很大的寺院。雖然很想多逛一會,但考慮到下山纜車的時間,只待了一下只好匆匆回程。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6.10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6.26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7.42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7.32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7.07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6.58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6.46螢幕截圖 2016-06-04 11.45.32

***

▼快轉畫面,走到腳快斷掉終於快回到西塔。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56.34

 

 

 

 

 

螢幕截圖 2016-06-04 11.55.17螢幕截圖 2016-06-04 11.56.19螢幕截圖 2016-06-04 11.56.05

***

友藏內心獨白:為什麼接駁車要停駛勒…Orz。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2016大津考察之旅Day3-C西塔 & 東海步道 (往橫川)

June 04 10:08~10:47

▼走到西塔境內,本以為會看到一座塔。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2.38

 

▼但只看到這個,這其中應該是有什麼誤會XD。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4.32

 

▼繼續走。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5.52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03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25

 

▼這個建築物似乎才是西塔區域的主要建築,寺內禁止拍照。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33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17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46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6.59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9.28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9.22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0.08螢幕截圖 2016-06-04 10.18.45

***

▼因為要趕著先去橫川,稍微停留一下之後繼續趕路。這一段被樹林環繞的路叫做東海步道,滿長的一條步道。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2.11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4.57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2.36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3.08

 

▼有猿、熊,真的假的?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22.46

 

▼離橫川中堂還有2.6公里,看似不遠但走起來還真有點距離。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0.48

 

▼沿途幾乎沒有座位,要休息只能席地而坐,順便拿出昨天在長濱商店街買的甜點出來裹腹。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2.02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1.15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1.44

 

▼玉體杉,一顆很高大的樹木。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6.15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5.56

 

▼穿過第二個人行隧道(頭上是馬路),橫川中堂還有1公里。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7.34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7.51

 

▼一路上有時可看到馬路,如果開車風景一定很棒。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8.07

 

▼終於,看到橫川停車場就算是到了。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8.35

 

▼停車場的廁所有一台葉片式暖氣機,還用鐵鍊鎖著,難道曾經失竊過?有輪子的確是挺好搬運的XD。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8.54

 

▼停車場旁還有一小片積雪,昨晚入夜可能下雪。

螢幕截圖 2016-06-04 10.39.06

***

友藏內心獨白:想到還要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