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無我

June 20 09:59~11:05

螢幕截圖 2016-06-20 10.57.23

▲圖片節錄自Google搜尋結果

 

在〈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這一篇介紹「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又稱為ORID)」,前幾天和Erica聊到這個方法。

Teddy:你去上課的時候有提到ORID原本是使用於「藝術形態的對話」嗎?

Erica:沒有。

Teddy:我覺得了解這一點很重要。第一次接觸到ORID是觀察某Scrum團隊的自省會議(retrospective),做為旁觀者的我當下覺得這個過程很沒有效率。花了那麼多時間問了四個層次(客觀、反映、詮釋、決定)的問題,最後得到的結論卻沒有打中改善項目的要害;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是這樣的感覺。

Teddy:但是這個方法用在藝術品欣賞我就覺得很有道理。

Erica:我跟你相反,我反而覺得ORID用在藝術品欣賞有點奇怪。藝術是很主觀的感受,為什麼要去聽別人的看法來影響自己?

Teddy:因為我是藝術白癡,雖然參觀過不少博物館、美術館,但對於欣賞展覽品的角度除了直觀的感受以外,實在說不出個道理出來。所以我覺得用ORID讓一群人分享自己對於藝術品的看法,對我來說還挺合理的。

Erica:那為什麼用在自省會議或是討論其他議題就不行?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分別?

***

對啊,有什麼分別?討論到這裡突然醒悟,難道是「門外漢心態」與「專家心態」的分別嗎?在藝術賞析方面,自己屬於門外漢等級,心中沒什麼定見,所以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看法。在Scrum與敏捷開發領域,自認屬於專家等級,分別心太重,主觀意見一堆,反倒聽不進去別人的看法,看不見別人看見的東西。

介紹ORID的書中有提到:「焦點討論法並不是要用來教導什麼特定的知識,它只是一個對話的過程,討論的答案沒有對錯。」Teddy在藝術上實在沒什麼東西可以「教」別人,也沒能力去判斷討論結果的對錯,可能在這種情境下自然符合ORID應用的條件。但是在敏捷開發上,老是自以為應該扮演「教些什麼」的角色,所以才會覺得ORID好像哪裡怪怪的。

《葵花寶典》第一句:「欲練神功,揮劍自宮」。從學習的角度來看,要「自宮」的對象不是肉體,而是自己的心態。

結論就是,不是方法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Orz。

***

友藏內心獨白:不要亂畫分隔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