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01 12:38~13:23
「首先,你沒有規則。接著,你學到一個規則並將它套用在所有地方。然後,你學會很多規則,這些規則經常彼此衝突,一不小心便在不對的情境中套用不合適的規則。慢慢地,時間讓你知道套用規則之間的取捨因素,經過刻意觀察與思考你具備感知force的能力。最後,你從情境(context)中直接發現答案,你已不需思考規則便可做出決策。」
上周末在上「軟體重構入門實作班」,第三天課程上到一半突然有感而發寫下上面這句話。重構本身就是一堆小規則,這些規則的運用,必須依據問題發生當下的情境(context)與關注的作用力(force)來決定。光看規則的「解法」,不同規則之間本質上就是互相矛盾,一不小心就會套用錯誤。
第一次讀《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的時候,覺得很奇怪,作者提出要達到「Quality Without A Name(無名特質)」,需要學習pattern language,但學了老半天最後作者卻要讀者忘記pattern language。這種「忘記所學」才可達到最高境界的作法,雖然在讀武俠小書的時候經常看到,但卻很難親身體驗與領悟箇中奧妙之處。
昨天讀了鈴木大拙的《禪與日本文化》,在談到「禪與劍道」的時候,鈴木大拙引用了日本劍道大師宗矩談論劍道的看法。鈴木大拙在書中提到:「一種理念,無論多麼具有價值,令人嚮往,當心對其產生執著時,便是一種病態。劍道學人需要擺脫的詬病如下:」
- 渴望獲勝
- 渴望訴諸技藝
- 渴望炫耀所學
- 渴望威攝敵人
- 渴望扮演被動的角色(迷之音:這是什麼東東?)
- 渴望克服一切缺點
第5點看不懂先跳過去,書中提到「只要執著於以上任何一點,都會讓學劍之人成為劍的奴隸,無法真正作主,不能成為真正的劍士」。
專心致力於去除以上六種渴望,就可以悟道了嗎?No,因為連「想要去除這六種渴望之心」本身都是一種執著。
有時候,以為自己學了很多,但其實離開悟還差的好遠、好遠。
***
友藏內心獨白:喝茶有茶道,學劍有劍道,作軟體的有…軟道(疑!)。
日本劍道講求以靜制動, 後發制人等精神, 因此過於偏執者就會渴望"被動".
回覆刪除有道理,謝謝說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