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Scrum 答客問 (三)

May 5 21:57~22:52

image

 

今天來回答上禮拜六、日(5/3、5/4)Scrum課程學員提出的幾個問題:

Q1:軟體架構設計算是quality story還是technical story?

Teddy:先澄清一個觀念,雖然在課堂上Teddy介紹了user story、quality story、technical story和bug fix這四種常見的product backlog item(PBI),但這並不是鼓勵團隊將所有的「技術問題」或是「設計問題」變身為quality story或是technical story。在product backlog裡面,絕大部分的項目應該都是user story,也就是對使用者有直接價值的需求。

Teddy:軟體架構設計,以及大部分的技術問題,在敏捷專案中,「最理想」的情況是跟隨著user story的完成而逐步成形,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時段或是特定的story來做架構設計。如果團隊在剛開始的時候還無法做到「軟體架構逐步成長」,而且非常擔心直接實作story會導致非常混亂的局面,則可以考慮在專案開始前先跑個iteration 0做點初步的架構設計。請參考〈Iteration 0 要幹麼?〉、〈萬事起頭難:如何開始第一個 Sprint?〉。

Q2:在寫user story的時候要暴露多少實作細節?

Teddy:User story談的是what,是使用者的需求,不是實作(how),所以不用暴露實作細節。

Q3:運行Scrum總是會有很多內部的反彈,牽扯到人的變動與利益,該怎麼導入比較好?

Teddy:這是個很大、很難的問題,任何變革對於組織來講都是不容易的(請參考〈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如果能得到高層支持那當然是最好,否則請參考〈史記和導入Scrum〉以及〈都市游擊隊〉。

Q4:在sprint planning meeting的時候,團隊成員想得越多,時間拉太長,該怎麼控制?

Teddy:sprint planning meeting活動是一個4~8小時的time-box,時間到了活動就結束,不可以延到隔天再繼續開會。習慣這個步調之後,團隊成員自然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會議開完。

Q5:Product backlog item是否全部都要預先估算它們的大小?

Teddy:不一定,如果你要做release plan,則至少下次release之前所包含的product backlog item需要全部估算。如果你不需要做release plan,只需要在sprint planning meeting的時候再將本次sprint準備完成的product backlog item帶到會議中估算即可。如果你有辦法把每個product backlog item都切成一樣大,那你也不用估算了,如果要預估團隊生產力或是做release plan,只需要算product backlog item的個數就好了。

***

友藏內心獨白:Scrum很簡單,但卻很難挑眉質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