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你的抄襲有包含學習嗎?

May 04 04:35~17:26

屏幕截图 2017-05-04 04.42.23

 

前兩周花了五個小時的上課時間review同學的程式作業,這學期只有七個同學修「軟體生命週期管理」,人數很少所以可以利用上課時間詳細的和學生討論程式內容。經過兩周「地毯式」的討論,發現全班七個人所寫的程式可以分成三大類,人數分布剛好是2-2-1。前兩個分類裡面的兩位同學,只要把類別名稱重新命名一下,程式的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

發現這個現象之後Teddy開玩笑地說:「被我抓到抄襲了喔」。聽到抄襲二字學生奮力反駁,表示程式雖然看起來有點像但是內容細節有許多不同之處。

Teddy告訴學生:

「其實我一點也不在乎你們是否抄襲同學的程式作業,因為『抄襲』本來就是軟體開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寫程式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就拜一下Google大神或到Stack Overflow上找資料,然後把找到的範例程式直接複製、貼上,最後略做修改變成自己軟體的一部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就算你抄襲同學作業甚至請同學幫你寫(一種外包的概念!?)都沒關係,只要你有能力可以在我跟你review作業的時候解釋你的程式為什麼這樣設計並且沒被問倒就可以了。否則,就算全部的程式都是你寫的,看起來也可以動,但你卻無法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也是白搭。」

***

以前念書的時候有些程式設計課程的助教很負責,改作業時會特別用心抓抄襲,而且非常自豪自己抓抄襲的功力高強。但現在想想如果抄襲行為可以經過加值之後「升級」成為一種學習,也沒什麼不好。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給定出處的「抄襲」就叫做「引用」(引用是否合理另當別論)。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在於傳統上班級人數太多,以及老師、助教 能力 時間有限,所以無法一對一當面檢視學生的程式作業(加上學生自己也不長進XD),只好透過間接的方式來打成績。這種「間接溝通方式」或「透過文件溝通方式」從敏捷開發的角度來看,都不是很好的學習回饋機制。但現實上逐一面對面review會花掉太多時間,Teddy光是和七位同學review一次作業就花了五個小時,的確是「成本很高」的學習方式。

學生抄襲作業問題不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過程中只有無腦抄襲,而沒有用腦學習。

***

友藏內心獨白:不要只當鸚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