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4.99人民幣的學習

June 01 12:48~13:28

▲James Coplien的DCI演講


最近Teddy對DCI(Data, Context, Interaction)架構很感興趣,花了點時間在研究它。相較於其他軟體架構,DCI算是非主流架構,網路上的資料也比較少,主要來自於James Coplien所寫的《Lean Architecture: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以及他的幾個演講(可在YouTube上用DCI搜尋)。

前幾天晚上Teddy找到一個張曉龍(中興通訊資深軟件架構師) 在ArchSummit深圳2019的中文演講,講題是〈當DDD遇上DCI〉,引起Teddy的興趣。該演講的錄影被放在中國的「極客時間」上當作一個課程販賣,人民幣4.99。

Teddy沒有微信也沒有淘寶支付,無法購買此課程。後來託Erica請他的中國朋友幫忙,好不容易才買到這個課程,差點上演4.99元逼死英雄好漢的戲碼 XD。

雖然Teddy對DCI研究還不深入,但聽完這個演講,看到演講分享的實作,感覺講者有點胡搞瞎搞。有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 亂用Context:DCI的C是Context,相當於Use Case,也就是Application Service,但講者卻想要用Context來進一步切割Aggregate,並且將C用DDD的Domain Service實作。這一點Teddy覺得有點「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的感覺。在講者所舉的例子中,除了造成不必要的人為設計複雜度以外(稍後說明),實在看不出什麼好處。
  • 未透過領域事件解偶:講者開口閉口解耦合、提高內聚,但範例程式本身就把「轉帳」和「傳遞訊息到手機上面」這兩件事耦合在一起啊。在DDD裡面,這靠Domain Event去解耦合,但講者在拆分Aggregate的時候,不但方式很怪,也壓根沒提到Domain Event,彷彿Domain Event不存在一樣。
  • 亂拆角色:講者對於Role(角色)的濫用與誤用到達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境界,如圖1所示,講者以一個銀行轉帳的例子來說明他如何在DDD中套用DCI。他讓LocalAccount這個Aggregate Root扮演MoneyCollector, LocalMoneySrc, LocalMoneyDest, AccountInfo, Balance, Phone這五個角色。先不管這些角色的名字取的有多爛,Balance代表帳號餘額,光是Balance被獨立的一個角色這件事就非常詭異。其次,Phone這個角色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轉帳成功之後通知使用者,為了具備通知的能力,一個LocalAccount需要去扮演Phone,這不是特別詭異嗎?LocalAccount去使用(use)Phone即可,為什麼要去扮演一支電話?難道你為了喝牛奶,需要扮演乳牛的角色嗎?
  • 未反映真實事件:Teddy不是銀行這個領域的專家,但轉帳這件事,很明顯的不會只牽涉到來源帳號與目的帳號,至少中間還會有一個Bank的角色。講者號稱要使用DCI來幫助DDD切割Aggregate,但他切了一堆有的沒得角色,反倒是這個重要的Bank角色完全沒有被提到,這不是瞎忙一場嗎?


▲圖1:張曉龍在演講中所展示套用DCI之後的領域模型

***

正確示範

Teddy後來在〈An Empirical Study on Code Comprehension: Data Context Interaction Compared to Classical Object Oriented〉論文裡面看到一個比較像樣的DCI程式範例,如圖二所示。但這樣寫有沒有比較好,要再花時間想一下。

***

友藏內心獨白:胡搞瞎搞,勇氣可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