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 Teddy 還在唸書的時後,看了一篇 Continuous Testing 的 paper,大意是說,在 Eclipse 平台上,利用現在個人電腦都跑很快的特點,當使用者在 coding 的時候,Continuous Testing 系統(一個 Eclipse plug-in)就偷偷在背景模式幫 programmers 執行 unit tests,如此可以縮短 coding -> run unit testing 這個開發週期的時間。當時 Teddy 和某個學弟還改良這個想法,在 Eclipse 上面也開發了一個類似的 plug-in,雖然研究的性質居多,在實際軟體開發上面沒有真正派上什麼用場,但是覺的滿有趣的。
最近 Teddy 在思考如何縮短持續整合與建構的時間(請參考『Ten-Minute Build 』),雖然可以透過硬體升級的方法,把產生安裝軟體的時間從原本的 15 分鐘縮短到 3 分鐘,但是過這個過程是不包含執行單元測試的時間。做持續整合沒有跑單元測試其實是不對的,但是在實務上雖然 developers 都有寫單元測試,但是有些單元測試的執行時間還滿長的。最理想的作法當然是要想盡辦法用 mock objects 這一套方法來讓單元測試跑的很快,但撇開這個不談,假設鄉民就是有一堆跑起來不是很快的單元測試,那麼在實施持續整合的時候到底要不要跑這些單元測試?請鄉民們先想一想...
***
如果鄉民們喜歡的話,也可以把這些自動化功能測試範例搞成一包『自動化功能測試包』,然後用綠色軟體的方式隨時佈署到待測平台上面執行功能測試。
***
假設鄉民們的持續整合機器具有多核心的 CPU,例如有兩顆 Intel Xeon 的 CPU,每一顆 CPU 有 6 個 core,可以跑 12 個 threads,只用來執行單一的持續整合工作太浪費了。此時可以考慮在持續整合系統上面幫『執行單元測試』這件事專門建一個專案,然後當有需要的時候就去跑一下單元測試,如此一來便可同時兼顧『快速建構』與『執行單元測試』這兩件事。
其實每一次建構一個專案,除了基本的 compile 與 testing 以外,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例如,分析 test case coverage (會有點花時間),做靜態程式碼分析等等,這些都是以前很想做但是『沒時間』做的工作。現在把『執行單元測試(廣義的來講,應該是執行完整的整合工作)』這件事獨立成一個專案,這樣就有機會可以很頻繁的執行。你問為什麼?因為電腦跑很快啊,所以可以在電腦上面裝兩套持續整合系統,一套跑現有的工作(編譯並產生安裝程式),另外一套跑『完整的持續整合』,這樣就有點類似把 Continuous Testing 的概念套用在 Continuous Integration 上啦。
這樣講不知道鄉民們有沒有看懂...啊,Teddy 要準備去倒垃圾了,改天再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