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跑Scrum可以採用Unified Process嗎?

March 20 00:40~13:32

image

▲Teddy當年修OOAD的指定參考書

 

上禮拜四在北科上「軟體生命週期管理」的時候,學生問了一個問題:「跑Scrum可以採用Unified Process(UP)嗎?」。

因為這學期有些學生修了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OOAD)課程,學到UP,所以問了這個問題。Teddy沒有直接回答,反問學生另一個問題:「UP的兩個核心是什麼?(註:應該是三個,但當下Teddy只記得兩個)」

現場有修OOAD的學生也答不出來,後來「疑似」有人「違規」偷偷Google,好不容易擠出一個答案:「Use-Case Driven」。

UP的三大支柱為:

  • Use-Case Driven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此點為Risk Focused)
  • Architecture-Centric
  • 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如果可以從UP的基本核心下手,比較能夠思考與推理「跑Scrum可以採用Unified Process(UP)嗎」這個問題。

後來Teddy告訴學生,自己覺得在Scrum裡面當然可以跑UP,至少UP的很多「精神」可以借用。而且Teddy自己的第一個Scrum專案就是參考UP的做法,請參考〈敏捷開發與OOAD(上)〉和〈敏捷開發與OOAD(下)〉。但Teddy並沒有告訴學生要怎麼在Scrum裡面怎麼用UP,請他們自己回去想一下,想過了之後再來討論。

***

2014年讀了幾本有關限制理論的小說(請參考〈[還少一本書] 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剛開始閱讀的時候Teddy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小說裡面的物理學教授「鐘納」,在最關鍵的時候總是不把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小說主角「羅哥」,而是要對方「自己思考答案」?

許多台灣人,當然也包含Teddy,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在尋找與背誦「標準答案」,而較少訓練自己對於問題的思辨能力。可以找到人立刻問到「標準答案」,乍看之下很棒,因為立即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好像獲得了「即戰力」,有一種「立馬變強大的感覺」。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問題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標準答案」怎麼辦?到處尋找名師結果找到詐神?盲目參加各種活動尋找解答?還是隨便把「任何可能的答案」當成「答案」?

***

怎麼培養自己思辯的能力?還是那句老話,看書,深入、有層次的看書,左右互搏式的看書(請參考〈左右互搏之術〉)。

《讀書力》這本書說:「讀書也是為了讓一群優秀的人常駐自己心中。讀書的主要目的,不光是取得資訊。」看書如果只是為了在書中找到幾句看起來很棒棒的話,然後貼在Facebook上意圖使人產生你真的很棒棒的錯覺,那就太可惜了。

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從心中呼叫誰出來幫忙哩?Kent Beck、Uncle Bob、Christopher Alexander,還是皮卡丘XD?

***

友藏內心獨白:迭代與增量,才能累積層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