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7 18:04~18:58
今天早上去拜訪某位準備導入Scrum的科技業客戶,回程在捷運上,Teddy看到一封ezScrum團隊轉寄過來的信件,信中提到某大公益團體想要找我們去開Scrum的課程。看到信件之後Teddy有點意外,因為就算是在軟體業,有心想要導入Scrum的公司並不多,更何況是在「公益團體(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
回辦公室之後Teddy撥電話與對方聯繫,根據對方表示,他們想用Scrum來執行企劃與公關活動。會知道Scrum是經由他們主管告知的,至於主管為什麼會知道Scrum暫時不得而知 。其實前一陣子Teddy在讀《在天涯的盡頭,歸零》這本書的時候,針對書中作者提到在NGO組織進行專案計畫的模式,就想到Scrum應該可以派上用場 。雖然目前Teddy手邊現有Scrum課程的教材,主要都是針對軟體開發團隊所設計,但是Teddy很願意幫針對這個非營利組織來設計適合他們的教材與練習活動。
***
講到這裡,Teddy又想起一個很根本的問題:為什麼Scrum,或是廣義的說,敏捷方法這幾年會越來越流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回答另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敏捷精神?
關於敏捷方法或是敏捷精神的解釋很多,一般人談到敏捷方法,就會想到「敏捷軟體開發宣言」:
藉著親自並協助他人進行軟體開發,
我們正致力於發掘更優良的軟體開發方法。
透過這樣的努力,我們已建立以下價值觀:
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可用的軟體 重於 詳盡的文件
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協商
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劃
也就是說,雖然右側項目有其價值,
但我們更重視左側項目。
但是,如果鄉民們不是要開發軟體勒?就像今天與Teddy聯繫的這個非營利組織,跟他們講「敏捷軟體開發宣言」不是討打嗎!
幾天前Teddy在讀《Management 3.0: Leading Agile Developers, Developing Agile Leaders》這本書的時候,讀到作者在書中對於敏捷的看法:
Agility is about staying successful in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s.
敏捷就是關於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成功。
***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這本書中,作者褚士瑩先生要在緬甸北部山區廣達三百英畝的土地上建立一個有機農場,這件事情以前沒有人做過,而當地的政經情勢也不是很穩定,大環境也不好,有很多限制和變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如何規劃這個「專案」?(這也是一個非政府組織的專案)。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要決定在農場裡面種什麼作物。這個農場有一位超過七十歲的農場經理,是一位農業專家。一開始這位農場經理決定要種植「荔枝」,但是褚士瑩卻質疑農場經理的決定。以下為設計對白 XD。
農場經理:我決定我們的農場就來種荔枝吧。
褚士瑩:為什麼要種荔枝呢?
農場經理:什麼為什麼,「拎杯」可是農業專家耶,我說種荔枝,聽我的就對了。
褚士瑩:你確定這樣好嗎?
農場經理:切,沒禮貌。不聽我這個專家的,難不成還聽你的。
褚士瑩:我們要不要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農場經理:誰是「大家」?
褚士瑩:就是真正負責種植的農夫,還有農場的臨時工人,全部都找過來。
褚士瑩把大家找過來之後,因為農場經理一開始就先「嗆聲」說要種植荔枝,其他人都不敢有意見。後來在褚士瑩再三保證大家可以自由發言的情況之下,各種意見都跑出來了。
最後經過大家討論並考慮各種因素,例如種苗價錢、產品賣價、農藥與肥料成本、種植難易度、耗水程度、和諧關係(不要種附近農民已經大量種植的作物)、作物可收成的年數、運費、保存期限等等。然後褚士瑩讓大家投票(為每個因素打分數),選出最合適種植的三種作物。最後選出的作物是蜜棗樹、黎豆、ipil-ipil。
***
看完這個故事,嗅到了一些敏捷方法的味道:
- 讓真正做事情的人來做估算,而不是專案經理告訴你這件事情要做多久。
- 估算的時候,是大家(團隊成員)一起估算。
- 估算不需要動用什麼複雜偉大的工具,一個白板可以用來寫出需要考慮的因素,然後讓大家投票就好了。
報告完畢。
***
友藏內心獨白:真的是越跨越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