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為什麼要培養多才多藝的員工:簡單分析篇

Sept. 25 21:29~22:50

image

 

在昨天《鄉民的問題》這一篇,Teddy談到Scrum團隊要打破傳統「專業分工」的觀念,想辦法做到「多才多藝」(團隊中大部分的事情,儘可能培養一人以上可以處理的能力,這樣團隊成員會有一種可依靠感,而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單兵作戰的孤獨感。)今天用兩張圖來稍微解釋一下這個概念。

螢幕快照 2012-09-25 下午9.47.07

圖一:專業分工模式。

 

圖一有幾個概念,分別是:

  • 生產力:團隊的整體生產力,越高越好。
  • 專業分工:專業分工越細,通常代表每個人都專精在某一項特別的技能上面。針對所專精的項目,可以有效率地完成被指派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專業分工越細,生產力也就越高。
  • 工作調度彈性:團隊調派人力執行某項工作的靈活度。如果工作調度彈性越高,代表被指派新工作之後,團隊中有一人以上可以去執行這項工作,比較不會遇到「有些人一直很忙,而有些人卻閒閒沒事做」的情況。假設現在有很多撰寫資料庫stored procedure的工作,在專業分工的模式下,團隊中可能只有一個人會寫,所以這段時間這個會寫stored procedure的人就忙得要死,而其他人卻可能無事可做。所以專業分工越高,工作調度彈性越低。而工作調度彈性越高則是可以提升生產力。
  • 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彼此互相合作完成工作的程度。團隊合作越高,做事越有默契與效率,則可提升生產力。在傳統講究專業分工的情況下,通常每個人各自固守自己的一小塊領域,不想也不必去知道團隊中其他人在做些什麼。例如,網頁設計師不需要去管stored procedure怎麼寫,反之亦然。所以專業分工降低團隊合作度。
  • 工作怠倦:同樣性質的工作做久了,人都會有怠倦感,並且可能會覺得沒有學習到新的東西。工作怠倦感越高,人就越不想和其他人合作(因為可能只把工作當成混一口飯吃的例行性反射行為)。而團隊合作度越低,則會增加工作怠倦感(一直都在單打獨鬥,很累)。專業分工越高,相等於同樣性質的工作一直不斷地重複,也會增加工作怠倦感。
  • 離職率:人員異動的比例。工作怠倦感會增加離職率,團隊合作度則會降低離職率(迷之音:某人是來公司交朋友滴 XD)。離職率提高,生產力通常都會大大降低(除非離職的是「牠」)。

這邊先做個小小的註腳:平常大家認為專業分工可以增加生產力,是因為大家只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生產力」和「專業分工」這兩個因素上,而忽略了上圖中也會影響「生產力」的其他因素。也就是說,為了提升「生產力」而僅強調要增加「專業分工」,只做到了所謂的「局部最佳化」。但是從整個生產流程或是所謂的「價值鏈」來看,這種作法其實並沒有真正提高「生產力」。

***

接下來看另外一個圖:

螢幕快照 2012-09-25 下午10.19.24

圖二:多才多藝模式。

 

圖二把「專業分工」換成「多才多藝」,所產生的結果剛好跟圖一相反。如果單獨只看「多才多藝」和「生產力」關係,我們發現「多才多藝」會讓「生產力」降低(因為並不是每次都把工作交給團隊中對該工作最熟悉的人來執行)。但是,「多才多藝」卻會讓工作調度彈性提高,增加團隊合作度,降低工作怠倦與離職率。這些效應都會間接提升生產力,而最後對生產力提升的綜合效果理論上會大於實施「多才多藝」直接對生產力所造成的損失。

***

在談到軟體開發這檔子事,Teddy經常放在口邊的一句話就是:「能量不滅定律」。當團隊領導者或是公司文化,只關注到「局部最佳化」,也就是用「專業 加班 分工」的方式來謀求短期的生產力提升,而忽略工作調度彈性、團隊合作、員工士氣、人員流動率等因素。短期而言,因為不需要耗費精神去管理這些因素,所以團隊的生產力看起來的確是得到提升。但假以時日,就會應驗了「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技術債或人情債)這句話。當遭遇到工作調度僵硬、團隊合作、員工士氣低落、人員流動率高,原本「責任制」…不對,是「專業分工」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老早就被打到不成人形了。

***

最後補充說明兩點:

  1. 以上兩張圖只是舉例說明,實際上影響團隊生產力的因素還有很多,包含產品的品質(bug越多,生產力越低)、工作環境等等。
  2. 「多才多藝」不是說每個人都一樣,沒有專業可言。而是團隊成員在某項(或某幾項)技能具備熟稔的專業能力之後,也不要排斥接觸新的技能,把握擴展自己專業領域的機會。

***

友藏內心獨白:講不好聽叫做違反直覺,講好聽一點叫做逆向思考,開拓藍海 XD。

1 則留言:

  1. 怎麼這樣巧,我正在思考的問題,Teddy 剛好幫我回答了…orz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