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8 13:28~14:08
畫面節錄自coursera課程,史記(一)。
最近在上呂世浩老師的史記(一)網路課程,在課程中呂老師提到,啟發智慧最好的方法有二:
- 接近有智慧的人:這一點比較難,因為你不一定認識有智慧的人,而且就算有,你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對方的智慧。日本作家「千田琢哉」在《有人脈,做什麼都有人幫》這本書裡面提到:「改變習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習慣很好的人,然後加以模仿。」,也算是一種接近有智慧的人的方法。
- 閱讀經典:這一點比較容易,因為經典就放在哪裡。經典是古往今來很多聰明的人讀過都說讚的書,去讀這樣的書對於開啟智慧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這兩個啟發智慧的方法說的很棒。前一陣子Teddy一直勸某個朋友少參加一些讀書會,不是說讀書會不好,而是因為參加了太多讀書會,把自己空閒的時間都塞滿了,反而少了獨處與獨思的時間。而且參加讀書會透過「群眾」的力量一起讀完一本書,會有一種「自己已經讀完這本書」的錯覺,但實際上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是來自於大家的討論,而非自己閱讀書中內容所產生的心得與反思。有時候這種「我已經學會的錯覺」,反而形成閱讀經典的阻礙。
***
因為今年要準備開「Refactoring(軟體重構)」的課程,這一陣子又把Martin Fowler的《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拿出來看。這本書買了12年,在工作中也不斷地套用refactoring,「以為」自己懂refactoring。多年後再回頭仔細閱讀,發現腦袋中對於refactoring還是存在一些「需要填補的空隙」。自己知道怎麼做,和如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會別人,這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鴻溝。
回到「經典」這個議題上,呂老師說:「經典就是在不同的時間看同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近這三個月因為重讀了《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orm》、《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 2nd》、《Refactoring》,對於這句話特別有感覺。因為有獨處的時間,可以靜下心來讀這些「老書」,也讓自己的智慧稍微向上提升了一滴滴。
***
友藏內心獨白:史記(一),讚。
重構第二版已於2018年問世,目前也有中文版了,可以買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