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沒時間看書時所看的書

July 14 22:37~23:59

螢幕截圖 2014-07-15 00.00.32

 

最近兩個月以來,除了忙著上課賺錢討生活,就是在忙泰迪軟體搬家的各項瑣事,以至於前陣子從Amazon買回來的書都沒時間好好地研讀。

每天要寫出一篇blog也是一個把時間切割得很瑣碎的force(作用力),有時候光是為了「擠料」(找靈感),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其結果卻是一事無成嚎啕大哭。程式寫不出來的時候,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時候不應該待在電腦前面繼續盯著螢幕看,而是要轉換心情,休息片刻運動一下也好,吃點東西聊聊八卦也罷,總之就是不要繼續硬撐下去。這種狀況,就好像便祕一樣,待在馬桶上越久,並不保證會有新的東西掉下來不要告訴別人

***

最近「沒時間看書時所看的書」,是Teddy在2006年所買的《Fearless Change》。話說Teddy和本書的兩位作者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在2004年Teddy和Kay去美國參加PLoP 2004研討會的時候,兩位作者Mary Lynn Manns和Linda Rising就是該屆研討會的主辦人之一。她們在研討會夜間活動中,曾經用「演戲」的方式來介紹這本書裡面的幾個pattern。轉眼一晃已經10年過去…

改變,對於組織與個人,都是非常痛苦與艱難的歷程。《Fearless Change》這本書介紹了40幾個協助組織擁抱變革的模式(pattern),期望藉此減輕企業變革與引進新想法的障礙。Teddy的指導教授當年讀完這本書之後,對此書讚不絕口,一直建議Teddy把這本書看完。無奈當時Teddy並沒有在組織內推廣變革的需求,因此書中的pattern只約讀了一下,沒有很仔細研究。成立泰迪軟體這兩年來,有比較多的機會協助大大小小不同業別的企業導入新事物。現在回頭再重讀一次,更能體會書中這40幾個pattern。

***

這本書分成兩部分,前半部用故事性的方式,分章介紹本書pattern使用的情境。這本書把書中40幾個pattern定義成pattern language,一個pattern解決一個特定的小問題,一組pattern一起使用,形成一個pattern language,可以藉此解決比較大的問題。前半部就是用分組的方式,來展示pattern language的用法。

後半部則是逐一介紹每一個pattern,pattern的撰寫格式比較接近(但不完全相同)Alexander的格式,包含了以下幾個元素:

  • Name
  • 開場故事
  • 摘要
  • Context
  • Problem
  • Forces
  • Solution
  • Resulting Context
  • Known Uses

***

本書的第二作者Linda Rising是pattern與Agile領域很有名的名人,Teddy覺得本書的pattern整理的很不錯,有心在企業內部引進變革的人值得專心研讀。不過,Teddy覺得書中的經驗比較屬於國外中大型企業,對於「體質特殊的台灣企業」,其適用性大體還是存在,但還是要依據各公司的實際狀況加將「配方與劑量」加以調整,否則全部pattern都讀完,套用之後可能還是落得「狗吠火車」、「無人聞問」的下場挑眉質疑

***

友藏內心獨白:難道我們的企業真的是「別人不要的我們把它撿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