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Kanban沒有Iteration,好棒…嗎?

July 30 12:47~13:55

image

 

Teddy有個朋友,去年剛接觸到Kanban,覺得「如獲至寶」…

朋友:哇賽,Kanban沒有規定固定時間的開發週期(iteration),從工作流(flow)的角度來管理開發流程,真的是太棒了。

Teddy:借問一下,iteration是哪裡得罪你了?

朋友:一開始我覺得IID(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的開發方式很好,尤其是短時間的iteration(兩周),讓團隊成員可以在限定時間內專注完成工作。

Teddy:那現在怎麼又覺得不好?

朋友:因為我們的需求經常在變。

Teddy:很好啊,敏捷開發本來就是要應付需求變化。

朋友:可是有時候我們在一個iteration還沒結束的時候,需求又變了。之前我想用Scrum,但是Scrum希望在一個sprint之內,不要隨便變動已經規劃好的需求。這一點讓我很痛苦。

***

幾個月之後…

Teddy:你改用Kanban之後,原本需求變動的問題有解決了嗎…

朋友:怎麼說,以前Scrum希望在sprint進行時儘量不要改需求,比較會強迫PO去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不會隨隨便便亂丟工作給開發人員。改用Kanban之後,沒有PO這個角色,負責訂定需求的人經常隨隨便便就加工作,等到工作被施工之後,開發人員才到處找人問這個工作到底是要做什麼。雖然拿掉iteration好像變彈性了,但是結果拉長了每件工作的完成時間,工作一直拖延,好像有點又回到以前waterfall的情況。

Teddy:Kanban不是說要藉由視覺化的工作流程,來觀察工作流卡住的地方,然後尋求改善嗎?

朋友:講是這樣講,但是大家工作各做各的,忙的人還是很忙,閒的人還是很閒,卡住的人還是卡住。

Teddy:不是說要想辦法減少lead time嗎?

朋友:Kanban不要求估算活動,後來我們也都沒有估算工作大小,所以對於什麼是「合理的lead time」,也很難判斷。每件開發工作,都是看開發人員實際上做多就,就是多久。問他們有沒有問題,大家都說沒有….

朋友:所以我們最近打算回復到過去讓PM來估算每一件工作完成的時間,以此來作為lead time的參考值,用來稽核開發人員有沒有偷懶。

***

Iteration本身代表某種「節奏」,Teddy認為有節奏這件事對於軟體開發是好事。在Scrum中,至少有三中不同的iteration:

  • Sprint:2~4周,這也是Scrum最重要的iteration,許多活動,像是sprint planning meeting、sprint review、sprint retrospective,分別伴隨著Sprint的開始與結束進行。
  • Daily Scrum:24小時發生一次。
  • 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每個Sprint進行到約一半的時候,發生一次。另一種是有需要的時候隨時發生(事件驅動)。如果採用後者,這個活動本身不是iteration-based,就比較像是flow-based或是event-based。

Scrum的iteration,比較僵化的地方,可能在於許多活動(各種會議與開發活動)伴隨著(綁定)iteration而發生,而不是各自有各自的發生時間。如果sprint planning meeting、sprint review、sprint retrospective、daily Scrum、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這些會議,可以和開發活動脫鉤,各自有各自發生的週期或是節奏,針對某些專案,運作起來會比較有彈性一些。

Kanban沒有iteration,但為了維持工作順暢的流動,在Kanban中有「節奏」(cadence)的概念。Cadence是定期間隔所發生一次的事件,這個「定期間隔」可以是固定的時間,例如2周,也可以是連續、事件驅動。例如,一周重新調整一次待辦需求的優先權、平均18天可以完成一個功能、1個月針對流程改善開一次檢討會議、2周把完成功能能正式對外釋出、只要功能完成隨時招開review會議等。

***

Iteration本身只是「一個固定長短的時間盒(time box)」,拿掉iteration只是讓各種軟體開發活動與單一(主要的)iteration脫鉤,不等於不需要估算、討論需求、排定需求優先權、review、retrospective。軟體開發原本該做的事,並不會因為你用Scrum或是Kanban而消失。Teddy常說的一句話:「能量不滅」,該做的基本功沒做,有一天它會在不預期的地方,跑出來咬你一口挑眉質疑

***

友藏內心獨白:不同活動有各自的節奏,這也算是separation of concern的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