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第一次當ScrumMaster

Nov. 25 09:23~10:21

image

 

有朋友問Teddy:「你第一次當ScrumMaster的時候是怎麼做好這個角色?」回想當時Teddy對於Scrum的了解,主要來自於讀了Henrik Kniberg所寫的《Scrum and XP from the Trenches》這本書。在這之前Teddy很早就接觸了XP,也累積了十幾年的軟體開發經驗。讀了Kniberg的書之後覺得Scrum很有道理,看起來也簡單,在因緣際會之下就帶了第一個Scrum團隊。

哪知開始採用Scrum之後很多Kniberg書上沒提到的問題才一一浮現。到底是因為自己對於Scrum了解不多所以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還是這些問題Scrum根本沒有規範要靠常識來判斷,當時Teddy並不清楚。身邊又沒有人可以問,怎麼辦?很簡單,閱讀實踐

當時Teddy的辦公桌上隨時擺了十幾本敏捷開發與Scrum的書,剛開始擔任ScrumMaster除了同時協助團隊開發軟體架構雛型之外,只要有時間就讀這些書。過了至少一年,才敢說對於Scrum框架慢慢比較有把握。

***

開始實踐Scrum至今也有六年多的時間,接觸敏捷開發的時間更久,超過15年,是不是該學的都學會了?學習也是一種持續改善的過程,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有時候學到一個程度會志得意滿,以為自己很強、很行、很牛、很神,這時候更應該眼界放遠一點,看更多的書,接觸更多的人,才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網路上許多鄉民很喜歡用「守、破、離」這三個層次來說明學習一件新知或是技能的三種階段。Teddy很認同學習會經歷這三種不同的階段,但很可惜很多人還沒「守」,就已經要「破」、要「離」了。過往的經驗有時是助力,但如果現況的context與過往經驗差異太大,經驗反倒可能成為阻力。

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真正堪稱大師、大神的人並不多。就算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也頂多勉強算是「專家」而已。「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聞道」那麼簡單,就不該輕言生死。

***

友藏內心獨白:先去少林寺掃地三年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