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4 08:40~10:57
幾天前寫了一篇《薪水太低》得到有史以來最多的「讚」,這應該是大多數的人都覺得自己的薪水太低,但是不知道鄉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月要賺多少錢,才會讓自己感到快樂?
Teddy在1997年剛退伍的時候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3萬台幣,比22K多一些,但頂多也只能算是「夠用」。每個月給家裡幾千塊,再扣掉自己投資公司的5千塊(因為在某種一言難盡的情況之下,Teddy當了公司的股東,但是又沒錢,所以只好每個月從薪水扣5千塊)、健保、勞保、稅金等費用,最後可支配的大概還不到16K。但是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那段日子大體而言過的很快樂。雖然當時在工作上經常加班,遇到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挑戰,也常常會有力不從心的無力覺。但因為是待在小公司,遇到的困難主要都環繞在「如何想辦法把事情做好」這方面的問題,比較不需要浪費精力在處理一般大公司中常見的「政治問題」。
約七年之後辭掉第一份工作回學校念書,當個全職的學生。離職時的薪水已超出原本的3萬台幣許多,但是變成學生身分之後,剛開始每個月收入大概只剩下原本工作的1/8 。錢少了很多,但是人變得更快樂,因為在工作七年之後,居然還有機會再度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可以用來專心念書,同時間還可以從事一些有趣但可能不實用的研究。
過了若干年之後,好不容易終於連滾帶爬的離開學校,準備二度就業,也找到待遇還算不錯的工作。和第一份工作的起薪相比,薪水已成長了N倍。錢賺得多,但是人並沒有變得比較快樂,大概只剩下每個月五號這一天可以稍微安慰一下整個月受創的心靈。當時Teddy就在想:「難道是年紀越大,還是書讀得越多,人就變得比較不容易滿足嗎?」
3年之後離開第二份工作,休息了半年的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也順便把部落格上的文章出版了《笑談軟體工程:敏捷開發法的逆襲》這本書(還沒買的鄉民們快去買一本)。後來在「長輩」的介紹之下,有人提供一份年薪X萬美元的純軟體開發工作機會。思考了幾天最後沒有答應,結果傻傻的把興趣當成職業,想不開成立泰迪軟體跑來推廣敏捷開發。成立公司短短五個月,現在的實際收入大概只有上一份工作的1/3左右,但是,得到其他錢買不到的東西:
- 身體變得比較好。雖然之前的工作工時算是正常,但是在工作上光是應付一堆豬頭與馬屁精所耗費的功力,以及所受到的內傷,絕對不亞於超時工作爆肝所造成的傷害。
- 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前一陣子在網路上聽到一位哈佛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的演講,題目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其中提到一個問題:「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你的幫助而變得更好」?這個觀念和Kent Beck提到對於所謂「團隊中很厲害的人」的定義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大意是:「Kent Beck認為厲害的人不是自己很強然後獨善其身,而是能幫助別人,使別人原本認為很難的事情,在他的幫助之下變得很簡單」)。
- 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因為演講、上課、跑客戶、參加社群活動、舉辦C. C. Agile而認識很多好朋友,也聽到許多有趣的八卦消息。
- 獲得尊重。與Teddy接觸過的許多朋友們,大部分的人基本上會認可Teddy在軟體開發上的專業能力(雖然這種認可不一定會轉換成新台幣)。但在硬體公司,你只是一位不會拍馬屁的員工而已,老子(老闆)願意賞你一口飯吃你就要偷笑了。
***
以上扯了一堆,還是沒回答本篇標題的提問:「賺多少才快樂」?在這裡引用一下洪蘭女士在《教育創造未來》這本書中所提到的:
美國研究發現,年薪超過五萬美元,快樂和金錢就分家了,年薪百萬跟年薪十萬的快樂度差別不大。
Teddy內心獨白:真的假的,這種研究是怎麼做出來的?
嗯嗯,總之,結論就是:年薪五萬美元等於台幣150萬,一年以12個月計算,每個月要賺12.5萬。如果一年領14個月薪水,每個月要賺10.7萬。
耶,算一算,大部分的人離快樂和金錢脫鉤的門檻,都還有一段距離啊…Orz。
***
友藏內心獨白:這一篇寫好久。
《笑談軟體工程:敏捷開發法的逆襲》, 不小心買了二本, 有奬勵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