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0 08:38~09:55
《絕不是靠運氣:創造事業與人生的雙贏》(It’s Not Luck)的劇情延續上一本《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原本的主角廠長「羅哥」,因為成功套用限制理論拯救工廠,因而被優尼公司(UniCo)拔擢成為集團的執行副總,負責管理好幾間工廠。
優尼公司原本採用多角化經營的策略,旗下有不同領域的工廠。但在某次董事會後,公司策略轉變,要求賣掉非核心的事業體以求套現。而這個要被賣掉的非核心事業體,正是主角羅哥所負責的部門。羅哥無法扭轉董事會的決定,只能再度想辦法讓事業體的子公司在被賣掉之前,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獲利,以避免出售之後子公司被解體的命運。
《絕不是靠運氣》還是繼續沿用限制理論來協助子公司,但書中增加了衝突圖、未來圖等新的工具,希望能夠化衝突為雙贏。假設兩造雙方產生衝突,衝突圖的概念是先找出雙方共同目標,然後寫出雙方各自為了達成這個共同目標所採取的策略。最後,基於這項策略,雙方各自做了什麼會造成衝突的決定,然後試圖找出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法,來解決衝突。
書中第14頁的衝突圖例子。
這本書比前一本的581頁要薄很多,只有364頁。以下節錄書中幾句Teddy覺得寫的很有道理的話。
- 比批評更惱人的就是建設性的批評(p. 41)。
- 如果是單純的謾罵不理對方也就算了,但是一針見血有道理的批評,卻讓人又痛又無法忽視。
- 決定緩衝存量的因素有兩個:預期的消耗量,及預期的補貨時間。(p. 57)。
- …我們只需要清楚地陳述負面的因果,而不提出解答…如果是我提出建議,他頂多會把我的建議當成具侮辱性的、不公平的要求(p. 79)。
- 在解決衝突的時候,嘗試列出發生衝突的負面因素,並建立起產生這些因素的因果關係。讓衝突雙方經過溝通自行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 這套技巧(衝突圖)主張你不應該試圖找出妥協,它主張要檢視箭頭後(衝突點)的假設,以化解衝突(p. 109)。
- 在我的公司中,我希望產品毛利不是接受訂單與否的必要條件之一。接受訂單與否,該考慮的只有訂單對整體產量及整體有效產出的影響(p. 207)。
-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產品就是實質的產品,這個觀點只能容許有限的改善。若以市場的觀點來看,你就會發覺,對產品的看法寬廣許多,包含了相關的服務、財務條件、保證等等。產品包含了整套交易(p. 216)。
- 真正決定市場眼中的產品價值,不是我們如何生產,而是買家能從使用產品中得到的好處(p. 217)。
***
這本書比較有趣的新觀念就是建構衝突圖,以及如何從衝突圖之中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雙贏方案。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必須要有相當的練習經驗,才有可能應用自如。
***
友藏內心獨白:一次處理三家公司,還真忙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