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0 10:36~11:36
上週末到北師美術館看「羅浮宮漫畫收藏展」,上下午各聽了一場導覽。上午場的聽眾大多是50~60歲左右的成人,下午場是一群小朋友。上下午場的導覽員不同,主要聽眾也不同,讓Teddy體驗到兩種迥異的解說內容。
對於展品背景的基本介紹成人場與幼幼場大致相同,但成人場的導覽員花了更多時間在探討作品背後所要傳達的意念,而幼幼場的解說大多止於作品表面的說明。
例如,3樓展覽廳有一幅作品的作者是測量師,畫中主角在羅浮宮中臨摹畫作。成人班導覽員在解說作品的時候提到幾的問題:
- 複製畫和原畫一模一樣,為什麼原畫可以擺在羅浮宮?
- 藝術可以測量嗎?美可以測量嗎?美有尺度嗎?用視覺可以看到美嗎?
而幼幼班導覽員就沒有提到這些思考點(這很正常,因為講了小朋友可能也不懂)。
***
還有一幅作品講述5000年後的地球,被冰雪所覆蓋。有三個探險家(兩個人類,一個豬狗)來到地球探險,發現羅浮宮遺跡,因此開始挖掘。結果挖到愛因斯坦的雕像和德國納粹的旗幟,探險家知道納粹旗幟所代表的意義,但沒有辨識出雕像就是愛因斯坦(可能是愛因斯坦的長像已經失傳了XD)。因此探險家就推論:「這個人(愛因斯坦)很有可能是個殺人魔。」
成人班導覽員提到:
- 我們對藝術作品的解釋,會不會跟這幅漫畫所要表達的一樣,其實錯得很離譜?
- 就好像我(導覽員)現在跟你們解說的內容,也很有可能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作者的原意,我可能也是錯的。
幼幼班導覽員則提到:「探險家看到羅浮宮都是畫,文字很少,因此推論當時的人類不太喜歡使用文字。」也有表達相同的意思,但點到為止。
***
雖然展品是漫畫,但很多展品沒有文字對話,就算有也是法文,如果沒有導覽員解說只能走馬看花隨便逛一逛,會覺得有點小無聊。如果只聽了下午幼幼場的解說,會覺得這個展覽有點意思,但還不到令人「驚艷」的程度。但是,聽了成人場的導覽之後,感覺完全不同,好像上了一門藝術與哲學的課程,非常有趣也非常值得。
***
最近讀了《Too Big To Know》(中文版),書中提到:「我們曾經認為,知識是獨立於我們之外仍然為真的事物。現在,我們必須面對的情形是,知識不是反映自然的一面鏡子,而是一道由各種連結組成的網;我們怎麼看待這道網,又會以我們的起點、觀點,和身為人類必有的關注事物而定。我們本來希望知識是獨立於我們之外的,現在我們知道,它絕對不是。」
聽完幼幼班的導覽之後,心智年齡也變幼幼了…Orz。
***
友藏內心獨白:連結很重要。
「有三個探險家(兩個人類,一個豬狗)」
回覆刪除所以第3個到底是豬還是狗呢XD?
長得很像豬的狗,所以叫做「豬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