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有些意見不要聽,就這樣進行吧

July 10 12:29~14:40

螢幕快照 2013-07-10 下午2.53.17

照片翻拍自《邊走邊想》。

 

先做個民意調查:「好的設計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就是好設計」。以上這句話,請問鄉民們贊成還是不贊成?

也許用二分法太過僵化,應該是請問鄉民們對這兩句話有什麼「看法」,請花三分鐘思考一下。

***

鄉民們:好的設計本來就是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啊,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有設計沒有滿足使用者需求還被認為是好設計的嗎?

還真的有,安藤忠雄設計的「住吉長屋」就是一個例子。在《邊走邊想》這本書中,安藤忠雄提到:

***

老實說,這棟建築物的評價很差…這個小箱子(只有13坪的長方形建築物)分成三等分,正中央設了一個沒有屋頂的中庭。從一個房間走到另外一個房間一定要經過戶外,被人家罵說:「雨天還要打傘才能去廁所,到底是在想什麼啊!」。

「住吉的長屋」也沒有安裝冷暖氣設備…因為我認為天氣冷的話,多穿一件就好,太熱的話,脫掉一件就可以了。

這棟「住吉的長屋」獲得一九七九年日本建築學會獎。雖然它也有入圍其他獎項,可是審查委員村野藤吾這位知名建築師以決審委員身分出席告訴我說:「先不論建築物本身好壞,我對於有人在這裡生活真的是深感佩服。應該要頒獎給住戶。

***

「應該要頒獎給住戶」這句話應該是諷刺安藤忠雄在設計「住吉長屋」時沒有考慮到住戶的「基本需求」。雖然「住吉長屋」評價很差,但最終卻成為安藤忠雄成名的代表作。在《邊走邊想》書中還提到:

***

因為客戶本身也有很多幻想,「可不可以做這樣的浴室?」「可以設計這樣的房間嗎?」什麼念頭都拋出來。可是這棟建築物很小,如果真的想把自己想要蓋的東西都放進去,可能連廁所和浴室都沒地方放。

…當然,生活是什麼,住宅是什麼,這些事情我都徹底思考過,最後才導出這樣的結果。

「這棟建築是我年輕氣盛時的作品,所以客戶可能比較可憐,我現在會這樣想。委託人把夢想託付給我,可是我不得不在某種意義上否定它。」

***

Teddy認為,「好的設計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就是好設計」基本上是正確的,畢竟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設計或產品是沒有人要買單的。但是有很多「好設計」甚至是「好好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卻不一定「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又或者說「沒有滿足使用者的所有基本需求」。巴黎鐵塔、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龐畢度藝術中(怎麼都在巴黎驚訝),這些設計,完成之初也是被罵到臭頭啊。

想要裝暖氣與冷氣,是一種需求。產生這種需求的原因是天氣可能會太冷、太熱(force)。針對這些force,安藤忠雄的solution(住吉長屋)並沒有去處理。Resulting context(結果)就是,住吉長屋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怎麼辦?安藤忠雄請使用者(住戶)自行增減衣物來應對。為什麼要忽略這兩個住戶基本生活要求的force呢?想必安藤忠雄心中有更大的force需要被解決,為了解決這些設計師心中重大的force,只好犧牲其他設計師認為較不重要或有其他方式可以被處理掉的force。

***

安藤忠雄在書中最後說:

我當建築師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工作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面對客戶的意見也變得比較能夠聽進去……然而,「都已經到這個年紀了,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吧」、「有些意見不要聽,就這樣進行吧」,最近也會開始這樣想。

「有些意見不要聽,就這樣進行吧」,這一招雖然很兇險,但設計者如果沒有主張,就算滿足了使用者全部的需求,很可能也只是做出平凡的設計。

類似的情境從古至今不斷重演,例如「為了報效國家,只好犧牲兒女私情」,「忠孝不能兩全」都是犧牲某些force,成就另一項「設計者」心中更重大force的例子。不過…這樣的劇情不會每天都上演就是了挑眉質疑

***

友藏內心獨白:寫完這篇之後,對於force和need的差別,好像有點fu了。

2 則留言:

  1. 或許,因為使用者的想法可能未經過組織?
    因此有些需求可能是發散並無法同時被兼顧的

    設計師本身所作的決定可能是為了解決某些force
    若為了兼顧所有force,最後最重要的Force反而無法顧及
    所以這種取捨本身是風險管理,以需求重要性作取捨
    然而這樣是否能夠受到使用者青睞,端看取捨是否正確了
    全然看設計者的目標,以及設計是否完美解決目標的For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在看『全能住宅改造王』的時候,對於節目中的『一級建築師』可以同時間巧妙地處理那麼多force(建地小、收納、一人一間房間、寬敞感、採光、通風、空調、晒衣服、泡澡、家庭溝通、做家事空間、安全性、預算限制、符合法規要求....)感到非常的佩服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