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Kanban的3、5、6

August 06 11:09~12:12

螢幕截圖 2014-08-06 12.09.43

 

前一陣子跟朋友聊起Kanban…

Teddy:Kanban的三項原則是(1)視覺化(工作與流程)、(2)限制WIP(Work In Progress,在途工作量)、(3)管理工作流

朋友:可是我聽別人說,Kanban有六個原則…

Teddy:喔,你說的應該是六個practices。

朋友:有什麼不一樣嗎…

Teddy:這…派別不同不要告訴別人

***

參考下圖,Kanban原本是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一部分,後來David J. Anderson在2004年利用「約束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來改善敏捷軟體開發所遭遇的一些問題。之後Anderson將他的方法改稱為Kanban Method,並在2010年出了一本書《Kanban: Successful Evolutionary Change for Your Technology Business》。這本書目前也成為Kanban 方法的「官方用書」。

螢幕截圖 2014-08-06 11.16.44

節錄自《豐田的3位一體生產系統》一書

在書中,Anderson提到Kanban 方法的五個屬性(properties)

  1. Visualize workflow
  2. Limit work-in-progress(WIP)
  3. Measure and manage flow
  4. Make process policies explicit
  5. Use models to recognize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後來這五個properties被增加為六個,並改稱為practices

  1. Visualize
  2. Limit WIP
  3. Manage flow
  4. Make policies explicit
  5. Implement feedback loops
  6. Improve collaboratively, evolve experimentally

***

仔細看這六個practices,前三條比較像是Kanban的基本原則,因為如果沒有視覺化工作流程、限制WIP以及管理工作流,就不能稱為Kanban方法。至於後三條可以從前三條或是敏捷/精實開發原則中推論出來。

  • 第4條「Make policies explicit」:這一點在實作視覺化(visualize)的時候,就可以標註在看板上面,包含每一個工作項目(work item)的內容與工作項目進入與離開每個工作階段的條件(類似pre-condition和post-condition)。
  • 第5條「Implement feedback loops」:這一點在實作管理工作流(manage flow)的時候,為了讓工作更流暢,團隊成員與利害關係人彼此之間必須要更緊密的互動,以便排除影響工作流動的障礙。
  • 第6條「Improve collaboratively, evolve experimentally」:這一點是敏捷與精實開發的基本精神,用合作的方式來尋求改善之道,採用inspect and adopt的方式,來逐步成長。

***

整體來講,Kanban方法要執行到位,六個practices都需要熟悉。但這六條的概念層次好像有點不同,放在一起討論不一定合適。所以Teddy覺得可以先了解前三點,等體會了Kanban方法的三點核心精神之後,再學習落實與精進的作法。

要了解Kanban方法的三項原則,歡迎參加8月28日舉辦的Kanban遊戲工作坊〉。

***

友藏內心獨白:頭快暈了挑眉質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