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受持

July 13 10:20~11:34

螢幕截圖 2016-07-13 10.26.26

 

兩年前在台大附近的二手書店買了一本《金剛經說甚麼》,放在家裡書櫃上一直沒動。前幾天聽了蔣勳的演講,突然覺得《金剛經》還挺有意思的,就把這本書拿出來翻了一下。在210~211頁的地方有一段話:「『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道理上領受沒有用,是真的懂了佛法,身心有感受,有轉變了,這個才叫受。光是受還不算數,要永衡保持那個狀況,那個境界,所以叫做受持。

維基百科對於「受持」的解釋:對於經中的義理,能夠了解而謹記於心,叫做「受」;了解之後,能念念不忘,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就叫「持」

把這一段話的「經典」與「佛法」換成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或技能,簡單的「受持」二字,可做為學習的目標。

***

Teddy在北科兼課教敏捷軟體開發,每學期上課一定會跟學生說:「修完這門課之後,如果做事(開發軟體)的方法沒有改變,依然沿用之前的做法,就算期末及格了,這門課對你也沒有幫助。」受而不持,跟「寫了一嘴好程式」、「說得一口好Scrum」差不多,對於解決問題沒什麼實質幫助。

有些學生好一些,在課程進行期間「持」了一陣子,但課程結束之後一但沒有「外力加持」,做事的方法又打回原形,重新投入「瀑布」(waterfall)懷抱。這種情況在業界經常遇到,例如有的人剛學完一們新的技術,像是Scrum、單元測試、TDD、重構或UX設計,剛開始覺得不錯嘗試了一陣子。很快新鮮感一過,又回到老方法上。又或者是,只有在所謂專案「比較不趕」的時候嘗試一下新做法,專案趕的時候改用老方法。

從看板方法(Kanban Method)的角度來看,「持」就是要消除內部與外部變異性對於生產力或品質所造成的不確定性。簡簡單單一個「持」字,要做到真的不容易。曾經聽朋友說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們德國分公司的工程師來台灣出差,幫忙解決一個很緊急的bug。Bug解完之後依照台灣人的習慣就沒事了,但是這位德國工程師還花了幾天時間重新整理程式。朋友就問他:「事情都解決了幹嘛花時間去做這些事?」對方說:「問題雖然解決,但因為時間很緊急所以解法寫得很亂。如果我不趁現還有印象的時候把程式整理好,以後的人很難維護。」

***

「受持」到一定的程度,在工作上可能變成德國人或日本人這種「很龜毛」的做事態度。相較於一般台灣人給人那種「差不多先生/小姐」的印象,一下子可能很難調適。所以,還是買張機票,飛去日本玩比較快又簡單,其他的事就不要想太多了。

***

友藏內心獨白:突然想到陳樹菊女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