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9 12:33~13:38
在〈又一個學期結束〉文章中Teddy提到在北科大兼任的「軟體生命週期管理」課程在上周結束了,今天早上看了同學填寫的期末心得,有一些話想說,但因為課程已經結束找不到學生可以說,就寫在部落格上吧。
當掉不是威脅
有同學表示:「我們這一組的PO已經很努力了,為何最後還要拿學分做威脅?」
期末報告的時候,有一組學生所做的功能並沒有辦法達到end-to-end,也就是說使用者沒辦法用他們的App串起一個完整的流程。於是Teddy說:「想像一下你們三組是同個公司的三個團隊,今天要決定你們開發的產品要上市,還是終止開發。請問,你們認為自己的產品已經可以上市了嗎?如果你們也同意這個產品的功能沒有達到end-to-end,哪麼PO是不是要當掉?」
在Scrum框架中,PO負責產品成敗,這一點和PO努不努力沒有絕對的關係。這不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已經很努力就好了,而是誰該扛起責任的問題。在這件事情上,最低標準就是App的功能是否可以串起來達成使用者的一項end-to-end需求。如果PO很努力但卻連這一點都無法做到,這樣的努力是沒有實質競爭力的。
Teddy說:「PO是不是要當掉?」目的是讓學生對應到Scrum框架中的責任,期末報告只占學期20%,不會只靠這一次報告就定生死。專案失敗大家都有責任,但就事論事,負責產品規劃與決定優先順序的PO,要負擔最大的責任,責無旁貸。
***
你沒那麼脆弱
有同學表示,Teddy嘴巴不饒人(翻成白話文就是嘴賤),或是懷疑某個同學不做事一直「噹」他。也有同學感謝Teddy不停地找麻煩,讓他們有更向上的動力去完成專案。
雖然很多人認為大學、研究所的訓練,不應該是就業導向,而是要多研究學問。但很抱歉,Teddy的課程就是就業導向,希望學生在出社會之前,可以培養Teddy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軟體開發觀念。雖說敏捷開發鼓勵從錯誤中學習,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需要預先做功課,也不用動腦筋。只要信手拈來,隨便丟出很粗糙的想法或產品給客戶,然後期待沒人發現,或是等待收到一堆負評,再從這些負評中尋求改善。
「軟體開發最難的就是動腦」,這是一門需要動腦與回饋的課,需要一直問為什麼的課,需要挑戰既有習慣的課。如果有一天你覺得Teddy的碎念不算什麼,相信你到很多地方都可以存活得很好。
***
友藏內心獨白:Output不等於out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