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3 10:30~12:07
企業內訓,顧名思義就是某公司包了一班教育訓練的課程,請講師到公司去上課。這三年多來上了幾十次企業內訓的課程,Teddy發覺訓練效果沒有公開班那麼好。主要原因有:
- 企業內訓由公司出錢,來上課的學員並不是每一位都下定決心想要學習。有些人只是因為「被公司派來上課」而肉體出現在上課現場。
- 到公司上課,環境(context)沒變,學員還是在自己熟悉的地盤。這種處於「環境熟悉圈」的情況會降低學習新知的動力與效果。此外,在休息時間學員很可能不是針對課程內容做進一步的討論,而是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回覆email或上網。這種讓人分心的context switch,很可能阻礙學員思考的深度。
- 企業內訓的全部學員都是相同公司的員工(人的熟悉圈),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學員比較容易堅持己見,或是將自己在公司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反射到課堂上的活動,一直在自己的「悲慘世界中」鬼打牆跑不出來。
***
有些公司會自行篩選培訓學員名單,或是給員工固定額度的訓練經費,以減低上述第1點所遭遇的問題。至於2、3點則可以透過「異地上課」與「學員多樣性」來解決。
首先看一個異地上課的例子。今年有某A公司前後包了兩班Scrum企業內訓,上課人數還不少。由於A公司內部沒有合適的分組上課場地,於是決定到泰迪軟體來上課。Teddy自己覺得這兩次的上課效果比以前到企業內部去上課都要來的好,一方面學員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失去主場優勢,比較容易被Teddy洗腦而相信敏捷開發。另一方面泰迪軟體的書櫃上擺滿了上百本各式各樣軟體開發與管理的書籍,牆上也貼滿了之前各個班次學員的大合照,桌上提供各式飲料與點心。在這種環境之下,學員們比較會將討論的焦點擺在課程內容如何解決目前自己所遭遇的問題上面。
接下來看一個學員多樣性的例子。B公司的某部門已經包了一班Scrum企業內訓,上課地點在公司內部的會議室。後來B公司另一個部門也想包一班Scrum課程,但因為人數不足後來改參加公開班。兩相比較之下,Teddy發現除了異地上課以外,同一班的學員如果來自於多個公司,更可以激發「見賢思齊」的效用。有些學員原本心態不是很積極,但是看到來自其他公司的學員積極的學習態度之後,自己的態度也有了180度的轉變。有時候這種效果比起Teddy說破嘴還要來的有用。
***
後來只要是大台北地區的企業內訓,Teddy都會主動建議對方到泰迪軟體來上課。如果企業內訓的人數不多,Teddy還會建議該課程同時也對外招生。一方面增加學員的多樣性,另一方面Teddy也可以多收一點錢 ^_^(重點是前者,多賺錢只是一個好的邊際效益)。
雖然Teddy都會跟公司接洽企業內訓的承辦人解釋如此建議的原因,但經常得到的回覆都是:
- 跑來跑去對公司同仁太麻煩了,還是在公司的場地上課比較方便。
- 上課可能會討論到公司內部的問題,有保密性的考量,所以不方便對外招生。
***
培訓成效、方便性、虛無飄渺的 保密性這三個因素,取捨的依據其實並不難。最難的地方還是在於習慣的改變。
***
友藏內心獨白:所以說萬事起頭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