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組織設計的Star Model(4):Processes(下)

Oct. 27 13:48~16:32

-2015-10-21-21.24.51_thumb1_thumb

▲節錄自〈The Star Model〉文章

 

上一集在〈組織設計的Start Model(3):Processes(上)〉介紹了《Scaling Lean & Agile Development,簡稱[SLAD]》書中關於processes的前兩點內容—portfolio management與stage-gate,今天繼續介紹第三點—budgeting(預算編制)。

***

Budgeting

在公司與公部門,想要推動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活動、實驗或變革」,最常遇到的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預算(經費)」,翻成白話文就是「沒錢啦」。越大型的公司越是如此,因為大公司下一年度的預算老早在上一年度就已經決定好了。不在規劃中的事情,要嘛就不能辦,要辦就要想方設法去「生錢」出來。

當傳統以「年度」為規劃單位的預算制度遇上「1~4週」的敏捷開發週期,就更凸顯兩者之間的不匹配。年度預算制度無法反應Scrum的inspect與adapt機制所提供的回饋,例如對新的商業機會及時投入更多資源。從精實開發的角度來看,年度預算制度產生「大批量工作(big batch)」以及「長週期時間(long cycle time)」,這些效應都會抑制企業的調適與組織學習。

[SLAD]建議採取beyond budgeting(超越預算,請看考《Beyond Budgeting》與《Implementing Beyond Budgeting》這兩本書)的做法,包含12條原則:

image

▲圖片來源在此

 

領導原則

  • 客戶:讓每一位員工專注於改善對客戶的成效,而非專注在改善(公司內部的)上下層級關係(這句話的原文是Focus everyone on improving customer outcomes, not on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後面這句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不是很確定是什麼意思)。
  • 組職:組織精實與負責任的團隊網路,而非圍繞著中央集權的團隊。
  • 責任:讓員工的行動與思考都像是領導者,而不僅僅是依循計畫的小螺絲釘。
  • 自治:讓團隊具有執行的自由與能力,而不要採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微管理方式。
  • 價值:透過少數明確的價值觀、目標與範圍(邊界)來治理組織,而非藉由詳細規則和預算。
  • 透明:開放訊息促進自我管理,不要讓資訊卡在組織階層之中(避免訊息不透明)。

流程原則

  • 目標:設定持續改善的目標,而非固定的年度績效目標。
  • 報酬:獎勵基於相對績效基礎的共享成功,而不是達成固定目標值的績效。
  • 計畫:讓計劃成為一個持續的綜合過程,而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年度事件。
  • 控制:以相對指標及趨勢為基礎進行控制,而不是以實際狀況與計劃之間的差異性做為控制的基礎。
  • 資源在需要的時候提供資源,而不是透過年度預算來分配。
  • 協調:動態互動協調,而不是透過年度計劃週期來協調。

***

看完上述12條beyond budgeting的原則,鄉民們有沒有發現和敏捷開發還有Scrum的精神非常的契合?好像只是用另一種角度,來描述inspect、adapt、transparency、self-organizing、value-driven、continuous improvement、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等。

Teddy覺得,傳統的管理著重在「管」,敏捷是的管理著重在「理(自理)」。很多公司治理制度,原本期待發揮員工的戰鬥力,但實務上卻往往事得其反,因為制度使然導致聰明人做出傻事來。把對人放在對的環境中,讓他們自由發揮。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

友藏內心獨白:侏儸紀公園演的都是真的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