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有反應,有想法

August 13 08:59~11:00

螢幕截圖 2015-08-13 11.02.13

▲Eiffel:多看多書應該可以累積一些想法

 

有一次去顧問一個Scrum團隊,第一次參加團隊的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他們進行的方式出乎Teddy意料之外的好。Product Owner和團隊藉由互相合作的方式,在這個活動中幫下個sprint預計執行的story訂定驗收條件。首先Product Owner解釋story,團隊成員對於不清楚的地方發問。了解story內容之後團隊成員接著估算story point,然後依據story的優先順序逐一在白板上寫出驗收條件。寫完驗收條件之後團隊成員向Product Owner解釋這些驗收條件,Product Owner再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團隊成員透過撰寫驗收條件,向Product Owner回饋他們對於需求的理解,是一種不錯的互動方式。唯一的小缺點就是這種過程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因為時間限制,無法幫當次所有的story都撰寫驗收條件,當下所撰寫驗收條件有時會遺漏一些特殊但重要的劇情。

觀察團隊幾個sprint之後,Teddy發現在sprint中間所舉辦的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似乎有點不夠「即時」。以Teddy以往的經驗,在sprint review之後,Product Owner很可能會因為sprint review所收集到的回饋意見而調整下個sprint的story。因此原本在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所準備好的story便可能沒有被使用到。從精實開發的角度來看,這便形成了「半成品」。過多的「半成品」不但是一種浪費,也會拉長完成story的交期(lead time)。

Teddy和團隊溝通這個現象,但當時團隊成員並不覺得他們現行的作法有何不妥,因為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可以讓他們提早排除下個sprint可能遭遇的外部阻礙,例如跟協力廠商協調互動的API。

Teddy所感受到的這個force(作用力)對團隊而言當時並沒有感覺,在向團隊分析完context、force、可能的solution選項,以及resulting context之後,這個「問題(或是說觀察結果、建議)」就先擺著,看看過一段時間是否會發酵,還是過了保存期限被丟棄

過了幾個月之後,該客戶的另一個Scrum團隊的ScrumMaster跟Teddy提起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的問題。在他們這個專案中,每次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所遺留下來無法被排入下個sprint的story已經越來越多,所以他們準備試看看把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和sprint planning part 1合併,看看能不能改善這個問題。

***

請問:

  • 原本團隊決定在sprint進行中間舉辦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有錯嗎?
  • 另一位ScrumMaster是否表現得比較好,因為他促使團隊決定嘗試改變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進行的方式?

Teddy覺得兩個團隊對於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有不同的反應實屬正常現象,並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他們所屬的context不一樣,面對的問題也不同,自然有不同解決方法。團隊一有比較多需要與協力廠商配合的story,所以在sprint進行中間舉辦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協助他們處理些這外部相依性的問題。而且團隊一的product backlog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因此他們在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所規劃的story,大部分都會被排入到下個sprint,沒有被排入而累積在product backlog裡面的情況並不嚴重(至少團隊的感覺是如此)。

而團隊二的專案比較少外部相依性,所以原本在sprint中間舉辦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workshop的好處就減少很多,而這種「up-front design」雖然很輕微(不是big up-front design),但累積久了也是很可觀的時間花費。

***

Scrum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活動,書上或是其他公司的做法可以參考,但照抄這些做法不加以思考,又可能變成〈貨物崇拜〉,飛機是不會因此而降落的。

***

友藏內心獨白:乾脆自己成立航空公司好了,愛在哪降落,就在哪降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